机器人技术助力骨科快速发展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4.07.22

71岁的陈阿姨,十几年前出现了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搬重物或者上下楼时疼痛比较严重,这几年越来越重了,走路都疼的厉害,不知不觉中腿也弯曲变形了。陈阿姨一直采取保守治疗,吃止痛药,贴膏药,往关节缝里打润滑剂,但效果不佳。后来听熟人介绍,慕名来到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找到陶冶主任治疗。经过检查,陶主任发现陈阿姨是严重的膝关节炎,如果早期进行微创手术,完成治疗会很简单。但目前她的软骨和半月板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磨损,出现了“骨磨骨,以及骨质增生”的情况,这也是她膝关节变形弯曲的原因。

当陶主任向陈阿姨及家属建议行“关节置换手术”时,陈阿姨及家属有所顾虑,担心年龄比较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康复困难等。“我们能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担忧及顾虑,毕竟传统的手术方式十分依赖医生的经验,而且创伤相对较大,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陶主任耐心向陈阿姨及家人介绍医院最新的机器人辅助技术,这项技术能使假体位置更精准,骨量及出血量损失更少。对机器人技术有了初步了解后,陈阿姨及家属同意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陈阿姨关节的磨损情况,关节外科手术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顺利开展了机器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中创伤及出血量较传统手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感觉良好,当天就可以下地活动。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陈阿姨术后5天就出院了。

机器人技术助力骨科快速发展1.jpg

陶冶主任介绍,对于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而传统的手术方式中,为了让假体更匹配,术中医生需要反复测量,这对医生的临床经验要求很高。而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操作,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从而更快的适配假体。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使手术更智能,更精准,更安全的同时,也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更高效。

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是济宁市临床重点专科,科室常规开展各类髋、膝、肩、肘关节镜微创手术,每年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达到700余例,目前关节外科已常规开展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200余台次,并逐渐扩展到复杂关节重建手术,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就医体验,在济宁市尚属于前列。关节外科将继续聚焦关节疾病的精细化治疗和学科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节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