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

栏目:精神文明

日期:2016.08.31

三年前,济宁市率先开展了“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让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虽然临床工作繁重,虽然知道这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但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报名参加。这一坚持就是3年,回想期间的下乡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概况:辛苦、欣慰。

辛苦,是必然的。开始时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我和我的搭档,就利用休息日,乘7路车到高二村的村口,然后步行2里路到达我们负责的村。为了能多走访几户村民,我们基本上是全天都在村里。上午8:00出发,下午5点左右返回,中午吃个面包。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对于习惯了空调、暖气的我们,的确是个考验。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一年四季从未间断过。虽然我们苦点、累点,但静心思量,作为一名基层的医生,能走进农村,把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对自己所负责签约服务的家庭按需求提供包括电话咨询、健康教育、就医问药、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又觉苦中含甜、累中有乐。 

记得刚开始时,村医带我们挨家挨户走访。每到一家,我们就像一台单放机,把保健医师进农户的活动讲一遍。10几户下来,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但当时的我们并不能被老百姓所理解。记得有位I型糖尿病的患者,病史17年,并发尿毒症,需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我们讲完保健医师进农户活动的目的后,患者的父亲问:能赠药吗?能给我们报销点药费吗?看到我们无奈地摇头后,病人家属的不高兴溢于言表,令我们感到非常尴尬和委屈。但是一想到我是党员,遇到这点委屈、挫折怎能轻言放弃?我静下心来,反复给患者家属做宣传,讲这项活动的意义,终于让这名患者家属高兴地签约了。

现在村里的老百姓和我们熟悉的如同亲人一样。村里有一位大姐,遇到我们下乡,就亲切地拉着我们的手,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去吃自家种的黄瓜、山楂,将我们当作朋友和亲人一样,敞开心扉,诉说家里的困难和心中的疑问。在这个增进感情的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对健康知识的渴望。

走访到郭大爷家中时,得知他患脑出血,目前言语不利,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我们医疗小组协助患者和原主管医师联系,指导病人规律服药,及时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语言训练,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会去他家看看,测量血压、给出康复指导意见。几个月过去了,郭大爷已经自己扶着拐杖行走了,郭大爷经常说:“感谢医院,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

3年多的入户走访中,我们从中感受到村民对医疗知识的需求和渴望,感受到农民的所思、所需、所盼,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升华,同时感受到自己被农民所需要、所接纳的快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要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肿瘤科 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