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三个月,我在急诊外科的经历
栏目:职工园地
日期:2021.12.27
我是一名新入职的急诊外科医生,曾在其他医院从事大外科工作十几年,以前总认为急诊外科工作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只不过是“开开单子,缝缝口子”,承担外科疾病“分诊台”的作用。但入职三个月以来,随着对急诊外科工作不断的深入了解,我逐渐改变了这种观点,也深深体会到急诊科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有着急、忙、杂的特性,急诊病人又往往病情复杂,诊断难度大,病情变化迅速,而病人和家人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又不同于病房,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也不存在对“非住院”病人进行多级别医师会诊的机会,若处理不当,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甚至加大了后续治疗的难度。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急诊外科医生,必须有扎实的大外科理论基础、各种娴熟的操作技能、极强的沟通能力。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十一月中旬的某天早上4:35,急诊外科同时来诊四位车祸患者,当时恰好周宪华主任值班,顾不得忙了一夜的疲惫,周主任立即组织接诊、迅速完成查体、沟通、开具检查单,期间还要不断安抚患者情绪。其中一名患者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表情极其痛苦。快速拍片示“左侧髋关节后脱位”,排除骨折后,周主任立即和患者家属谈话签字,指挥我们将被子铺在地上,从推车上抬下病人摆好体位,两人固定骨盆、他一人屈髋、牵引进行复位,只听“咯噔”一声,不到两分钟关节复位成功,痛苦的表情随即从患者脸上消失,患者不停的跟周围的家人说“不疼了、好了!””谢谢您这些医生!”“还是咱人民医院的技术好!”,家人激动地握住了周主任的手,深深地表达着谢意。周主任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嘱我给患者再次拍片并协助办理住院,然后继续投入到其他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这种及时、高效的早期治疗,立竿见影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了股骨头后期坏死的风险和二次伤害,增加了患者对我院的认可度。
像这种紧急抢救、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夹板石膏固定等等场景不计其数。但无论是群拥而至还是严重复合伤的多学科联合抢救,咱们都是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突出一个“快”字!这也与我入科培训考核的内容一致:科室要求快速接诊、顺序查体、开单检查1分半钟完成,文明用语、有效沟通和患者建立信任,骨折整复固定、石膏固定是必备技能。早期治疗后精准收治专科病房等等技能的掌握,让我对急诊外科的工作有了系统的认识,并且有一种流水线的感觉。让我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处理病人不再心慌,即使遇到特殊抢救情况心里也有了依靠!在周主任的带领下,我院急诊外科和创伤中心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中交战最激烈的前沿,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就是那些冲在最前面的勇士!这群勇士在战斗中互相配合,共同与死神做斗争。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当重症患者被送入抢救室,值班医护立即开启战斗模式,迅速围上去,查体、包扎、固定、建立静脉通道、监护、插管、CPR、护检等等,看似乱作一团,实则忙而不乱。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记得有一位患者,从高处跳下,左脚被螺钉扎伤,螺钉穿透鞋底刺入足底深处,强行脱鞋,患者会十分痛苦,又因鞋底遮挡,局部麻醉无法进行,正在两难之时,多名护士围了上来,在唐艳覃护士长的临阵指挥下,有人拿剪刀,有人拿钳子,有人拿刀片,有人拿铁板,首先将薄铁板插入足底与鞋底之间,做好保护,然后你一刀,我一剪,不一会鞋底便从螺钉上“解放”出来,给急诊外科医师的后续治疗扫清障碍。正是这种密切配合,工作流程的无缝衔接,我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急诊外科特殊病例不胜权举,有射钉枪把手指钉在木板上的,有掰手腕掰断胳膊的,有结石疼痛的打滚的,有酒后恶语相向的,有一拳打出脾破裂的,有打架人咬人的,有刀捅伤股动脉断裂休克的等等。每个都是“急火火”!来到就想直接接诊。哪管什么病情分级就诊!并且,病人大多扎堆而来,往往在上下班时间。因此,急诊外科的工作高强度、高风险,高效率!着实不易。不像普通门诊那样叫号接诊,检查住院。而是需要一个接一个的快速接诊、查体诊断、沟通、处置、办理住院。每一个病人都严谨对待,紧张有序。尽管,在夜间高峰期我们安排了双医师值班,但是22点之后才能吃上晚饭也是常有的事!虽然疲惫,但内心充实。虽然辛苦,但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内心也很欣慰。
入职仅仅三个月,许多事情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增加了自信和干劲。虽然许多同事的名字我还不熟悉,但我早已成了大家庭中的一员,感受到了温暖。感谢医院领导对急诊外科的支持,感谢周主任及各位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感谢护士老师们对我的包容。
新年即将到来,真心祝愿我们的医院、我们的科室越来越好。
(急诊外科 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