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
栏目:精神文明建设
日期:2018.06.26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为我们医务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救死扶伤并不仅仅去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心灵上的抚慰尤为重要。
医院与家每天两点一线,机械而繁重的工作使我们面对患者缺少一种人文的呵护。为此我院开展了角色体验活动,我以患者的身份坐了一回120急救车。
“喂,你好,是兖州区人民医院调度中心吗?我在李庙社区X号楼X单元一楼,现感觉心口疼痛……”就这样我静等着救护车的到,5分钟、10分钟,救护车还没有到达。我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刻不容缓,可是8分钟的路程13分钟到,我对这姗姗来迟的医护人员开始埋怨起来。司机解释说医院西门处于维修阶段,要从东门绕,又路遇高峰期所以耽搁了几分钟。我深刻体会到多等待几分钟的焦虑与无助,如同熬过了几个小时。可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如果是一名心梗患者,死神就会提前到,那我们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被抬到救护车内,躺在狭小的救护车内,大夫头也不抬机械地问起来,姓名,病史。护士开始为我做心电图。车外呼啸的铃声,闪动的蓝光,医护淡淡的眼神,让我心中百味杂陈。虽然我从事这个职业两年多,在车上遇到类似的情况也是遵医嘱这样执行的。但当我身处其境,狭小的空间和医生如此近的距离,却又那么远,触手可及而又遥遥不可及。我期待着一个动作,一个热情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医生轻拍一下我的肩膀,小伙子放松一点,别紧张,昨晚熬夜了没,很快就到医院。
由于平躺在担架车中,车速较快,车内封闭好,没一会就有了晕车感。由于惯性作用,身体前倾了几次,在我的要求下床头抬高了30°,过路障时,也着实颠簸了几下。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到达医院急诊,在抢救室中继续治疗。
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感受到,如果没有人文关怀,医护人员与患者虽然“医”路同行,却可能渐行渐远。这也帮助我发现了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作为患者,我希望一路同行的医护人员舒展开眼眉,带着真诚的微笑,如同久违的朋友,给予我坚强的自信;我希望在与死神赛跑的途中,快点,再快点;我希望床头稍微高些,在过路障坎坷时耳畔响起那轻声细语的叮嘱声。
在这个两平方米狭小的急救空间,看不到四起的硝烟,就让它充满爱,洋溢于车厢内。不忘初心,医路同行,有爱相伴,我们在路上...
(院前急救 黄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