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那么一天
栏目:精神文明建设
日期:2018.05.10
记得小时候,每次我感冒发烧了,爸爸妈妈总是带着我去村诊所看病。那时大夫开了很多药,也开了好几天肌肉注射的针,让爸妈每天带我来诊所打一针。那时候的我很怕疼,见到大夫拿着大针筒要打针时,我怕的撒腿就跑。爸妈好不容易把我弄回来,把我摁到腿上,我害怕的狠狠的抓住妈妈的头发,就这样大夫总算给我打上了针……回想起来,感觉又好笑又愧疚,妈妈是忍受着多大的痛才让我把那一针打上?
小时候天真的以为,要是自己是一个医生该多好,给别人治治病,自己还不挨疼,也不会让妈妈疼。如今真正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每天面对不同的患者,经历着各种生离死别,天真的想法早已荡然无存,救死扶伤的职责却已在心中扎根。
工作之余我也会想: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健康,身体总会有吃不消的时候。如果有一天我躺在病床上,成为一名患者,我希望得到怎样的对待呢?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能够有一点自己的空间,没有打扰,没有吵闹,没有扎心的字眼。只是能让我静静地呆在那里,回忆美好的往事,趁着还能回首,还有意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护士能够和我说说暖心的话,让我感受到家就在身边,亲人就在眼前。可能一句暖心的话,就让我能够坚强的活下去。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病房像家一样温馨,能闻到淡淡的清香,而不是刺鼻的消毒液的味道。看到的是浓郁的绿色而不是满眼的白色,床单位是整洁的,舒适的。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热情、耐心、细致的回答,而不是“我不知道”“你还是去问医生吧”。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护士给我做口腔护理时,能够多给予一些鼓励的话,即使那味道会刺激我的味蕾,我也愿意我配合好工作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细心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专注的对待每一位患者,才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慌和怀疑。
太多的“希望”和“不希望”,不是苛刻的要求,而是患者和家属内心真实的期望。其实,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视患者为亲人,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我想未来的医患关系会更加和谐,更加融洽。
(急诊监护室 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