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天使——手术室护士群像
栏目:精神文明建设
日期:2011.05.01
在人们的印象中,护士都是穿着白大褂带着洁白燕尾帽的天使。你可曾知道,在医院还有身着蓝衣蓝帽另一类天使,那就是工作在手术室中无影灯下的护士。
手术室,这是一个让病人及家属听起来都打怵的字眼。这里既是禁区也是圣地,掌握着生与死的“权力”,也决定了工作在这里的人的责任重大。病人进入手术室,把生命与希望托付于我们,接过这沉重的托付,我们没有任何退却的余地,只能竭诚“摒弃病痛,挽留健康”。
当麻醉师把病人送进朦胧柔和的世界时,我们的战斗也就开始了。手术部位要准确无误,物品器械及时传递,输血输液迅速及时,无菌操作一丝不苟……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只能听见器械轻微的叮当声,吸引器的吱吱声。在明亮的无影灯下,台上的器械护士密切注视着医生的一举一动,不用开口,无需抬头,医生一伸手,想要的器械便打在手中,不用吩咐,无需讲解,我们熟知每一个手术部位的需求。手术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竭诚地做好配角,当好二传手,整个手术过程虽然不像一曲音调激昂的交响乐,却也像一首优美流畅的叙事诗。
手术室的工作是神圣的,但又是十分辛苦的,16名护士一年要做近7000台手术。由于长时间站立,吃饭、睡觉不规律,很多同事患上了胃病、颈椎病、神经衰弱、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当连续站立配合手术十几个小时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累;当为了抢救外伤病人,弄得满身血污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事脏;当抢救结束,病人得救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欣慰;当同事们带病上台,累得晕倒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是感动。正是在这脏与累,感动与欣慰中,我找到了生命的坐标,人生价值的支点。南丁格尔曾说:我将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得病人之福利。手术室的姐妹们,正是以这样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满腔的情和爱,用精湛的配合技术唱响了一曲曲青春之歌。
记得那是去年五月中旬的一天深夜,我和家人早已进入了梦乡,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有急症手术,快来参加抢救!”来不及多想,疾步飞奔出家门,赶到手术室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所有的手术台,担架车都占满了,病人躺了一地,就像战场上数不清的伤员横七竖八,满眼都是泥污的五官和流血的肢体。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如同背上枪炮,冲上战场的勇士一样,麻醉师拿来了插管器械、监护仪,护士准备了输液器、手术包,外科大夫准确无误的进行止血缝合,手术间里一片紧张忙碌的气氛,不时响起镇定而果断的声音:“快,快!输液,输氧,清创!”抢救迅速快捷,配合熟练默契。六个多小时过去了,经过院领导的坐镇指挥和兄弟科室的通力协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十三名血肉模糊的病人安返病房。当我们摘下口罩相视一笑时,我看到的是护士姐妹们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和带着微笑的脸,尽管疲劳和饥饿感一阵阵侵袭着我们,然而在帮助病人解除病痛后,我们拥有了欣慰与成功,在家属亲人热切期盼的眼神里,我们拥有了被人依靠的伟岸。
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去年8月的一个上午,产科送来了一名前置胎盘大出血的孕妇,当时她脸色苍白,四肢冰冷,无力话语生命垂危,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十分危急。手术室当即组织起抢救小组,手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了。胎儿取出后,产妇子宫收缩无力,血压迅速下降。为了更好的配合抢救,必须加快输血的速度,我们就采用手式挤压输血器,胳膊累得又酸又疼,却没一人停下,为了更密切地监护休克指标、尿量和出血数量,我们不离病人左右,上身和双腿都溅上血污,也没一人在意。盛夏之际,手术室内气温虽然不过
有人说手术室护士是白衣天使中的无名英雄。的确,病人从住院手术出院,或许只会记得为他们换药查房的大夫,记得精心照料他们的病房护士,而我们手术室护士能让他们记住的或许只有湛蓝色口罩上面那双温柔的眼睛。但我们的工作不只有艰辛和平凡,更有乐趣与崇高,当手术成功了,我们长出一口气后,看到患者一个感谢的眼神,家属一句由衷的谢谢,就会让我们的内心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与满足;当我们在内心充满等待和激动中迎来一声单纯无邪的哭声,一个崭新生命诞生的时候,我们感到的是喜悦和激动;当在街头巷尾似曾相识的笑脸中,追忆曾经躺在手术床痛苦的面孔,我们感到会心的幸福和骄傲!
(人医手术室 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