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成功开展腋窝入路治疗肩胛盂周围骨折术式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2.05.16

近日,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成功采用腋窝入路对一例肩胛盂IdebergII型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此例手术填补了院内该领域技术空白,科室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该患者收住创伤骨科后积极完善CT三维重建,并精准判定为肩胛骨IdebergII型骨折。若采用传统前方入路不仅创伤大,同时还会损伤肩胛下肌及关节囊,对患者的肩关节又会造成一次损伤,同时由于视野限制,可采用的内固定选择性少。创伤骨科医疗团队认真进行术前讨论,决定突破桎梏,采用腋窝入路为该患者实施手术。经充分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成功完成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创伤外科成功开展腋窝入路治疗肩胛盂周围骨折术式1.jpg

(资料图)

腋窝入路治疗肩胛盂周围骨折是近年来被提出的新型手术方式。该入路由背阔肌前缘肌间隙内进入肩关节,无需切断任何一束肌肉,具备手术切口小,对患者创伤少,切口隐蔽美观的优点。本切口可以对肩胛盂前下,后下,外侧缘进行多方位的显露,其广泛的手术视野利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并且可以为术者提供多种内固定方式将移位的骨折块进行牢靠而妥善的固定,其优越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已经在多篇国内外文献中得以证实。

肩胛骨是维持人体上肢活动的重要解剖结构。肩胛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由于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暴力伤害导致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0.4%~1%,而肩胛盂骨折在其中占10%。由于肩胛盂位置较深,特别是肩胛盂前下侧的IdebergIa型骨折和肩胛盂下缘的IdebergII型骨折,周围肌肉众多,毗邻臂丛神经、腋窝血管等重要结构,治疗往往比较困难。

既往此类肩胛盂的骨折常常使用前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或后侧Judet入路。前侧需要切断肩胛下肌及关节囊,后侧需要剥离或切断冈下肌,存在术野限制,固定困难,并且有损伤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的风险。而应用关节镜进行治疗,由于操作视野有限,也存在难以对骨折良好复位和可靠固定的缺陷。

据悉,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耘教授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吴丹凯提出了腋窝入路用于治疗肩胛盂前下部的骨折,此入路在国际上首创性的为治疗肩胛盂骨折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近年来,部分省市级医院在逐步应用此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

(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