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形色色的食管异物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1.03.02
近日,朱先生总感觉咽喉部不舒服,疼痛有异物感。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就诊,耳鼻喉科医生给他做了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两侧声带慢性充血,左侧梨状窝见新鲜血迹,高度怀疑是不是有异物存留,于是开具了CT检查。
这一做CT,显示在咽喉部环后壁内有一长约28mm条状异物,看起来像一根大鱼刺!可是,经朱先生反复确认病史,三天内未食鱼及明确带骨食物。两天的抗炎对症治疗后,又复查CT,显示环后壁异物没有什么变化,临床医师仍然高度怀疑是鱼刺。这可让朱先生疑惑了,自己最近没吃过鱼啊?哪里来的大鱼刺?
为查明原因,医生建议朱先生做个食管镜手术,将异物取出,患者自行提出去外院就诊。于是,转辗反侧,朱先生来到省城大医院,行食管镜检查却未发现异物!后与我院医学影像科联系,科室远程提供了异物的VR图像,使手术得以准确小创伤完成,术中竟真的取出大鱼刺!事后家属追忆应该是与其它食物混入误食所致。
咽喉及食管异物是指误食误咽鱼刺、假牙、骨头、硬币等,临床会有吞咽困难、疼痛等症状,不及时将异物取出,可造成食管穿孔、咽部脓肿等,因食管胸段邻近胸主动脉,严重了更会导致大血管破溃、气管食管瘘等,危及患者生命。一般诊断需借助食管镜、间接喉镜、CT检查。民间流传吃了鱼刺等要喝醋或用馒头硬塞下去的办法是很不正确的,必须及时就医。
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很多食管异物的患者来医院就医,今年这类患者格外多,医学影像科统计了前后做CT检查发现异物的几十人次,最多的就是枣核,其次是鱼刺、鸡骨、鸭骨,再就是小儿吞食硬币,老人误咽假牙。
现在食用最多的新疆大枣,这种枣核与本地枣不同,枣核小而且两端尤其尖锐,横在食管里最易造成食管穿孔,还有刺破大动脉血管的危险。北方春节民间传统吃的枣糕,常常造成误吞风险。甚至有人竟然会有吃枣糕不吐核的“本领”,你看,这位患者食管里有一枚横着的枣核,胃里零零碎碎还有好几枚完整或嚼散的!真是“囫囵吞枣”了。
最后,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再次提醒大家,误食异物一定要及时就医!
(医学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