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神经外科完成1例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10.08.20

近期,我院神经外科为一位椎动脉狭窄80%的患者实施了支架成形术,翻开了我院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的一页。

患者,马某某,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年入院,颈部彩超显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右侧椎动脉狭窄80%,左侧椎动脉狭窄50%,左侧右侧颈内动脉狭窄30%。经过术前准备,在右侧椎动脉狭窄处放置一支架,手术完全成功。

据统计,60岁以上有颈动脉硬化的为57.14%60%-70%小中风的发生与颅外颈动脉的狭窄性病变有关。

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以下,1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为30%-37%

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合并脑缺血的患者中,1年内将有26%-28%发生中风

无症状狭窄>75%,每年有神经系统症状发作的为18%,完全卒中的为5%,完全卒中却无发作前症状的是3%。有TIA症状的病人,第一年的卒中风险至少有10%,其后大约是每年6%3年后渐恶化。

无症状狭窄>80% 6个月内35%的人发生了卒中、TIA或闭塞 。

首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的病人,如不给予积极的治疗,将有约1/3会在5年内发生脑梗塞。

颈内动脉狭窄表现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或卒中。单眼失明或黑朦单侧肢体或偏侧肢体无力、麻木语言障碍偏盲霍纳氏综合征(眼裂变小、同侧面部无汗、眼睑闭合无力、眼球内陷)等。其中有22%~26%患者在2~3年内发生严重致残性脑梗死或突然死亡,而狭窄程度>90%的患者,每年卒中的危险性超过30%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超)

②CT血管造影(CTA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颈总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起始部是好发部位。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时机:

有明确的TIA病史;

脑梗塞症状稳定后仍然有症状;

积极的药物治疗无法缓解;

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

狭窄程度<70%,但有明显的溃疡,或症状明确者。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主要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
    ⑴
传统的外科手术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即通过血管外科手术切开颈内动脉然后将粥样硬化斑块连同动脉的内膜一起切除,再将动脉缝合。
    ⑵
介入治疗方法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经皮腔内血管介入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的颈动脉内,支撑狭窄部位,起到使血流通畅的目的。

随着放射介入技术,尤其是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和脑保护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段。

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有更为广泛的适应征。它避免了颈部手术切口及其引起的颅神经损坏、血肿压迫等并发症。它只需在局麻或轻度全麻下,因而其创伤较小,恢复快,对于那些因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十分适合。

目前,我院具备开展介入治疗的硬件条件,且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济宁市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保持着良好的协作关系和技术支持,使你在兖州就能得到大医院名教授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