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硬核坚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全力奋战,确保患者应治尽治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3.01.17

近期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剧增,从门诊到急诊,从一线医护人员到医院行政人员,医疗机构正成为迎战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主战场”。在面临“急、难、繁、险”救治任务的情况下,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迅速行动、勇挑重担,紧急启动多项措施,整合全院医疗资源,提升救治效率;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康复后快速返岗,全院各单元各环节高效有序运转,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面对新阶段、新挑战,医务人员用信念和坚守,用仁心和仁术,救治着患者、护佑着生命,迎接春暖花开。

硬核坚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全力奋战,确保患者应治尽治1.jpg

24小时竭尽全力,确保患者零漏诊

“滴……滴嘟……”“快叫心内科会诊,患者心率非常不稳定!”在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抢救室内,医护人员来回奔波于患者身边,用坚守写下医护人员的春节“敬业福”。匆忙的脚步声、抢救器械的滴滴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汇聚”在一起,让人神经不由得紧张起来。

生死竞速的抢救中,医务工作者是当之无愧的“急先锋”,面临比往常高出三倍的就医高峰,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孙鹏飞感受到了从医以来最大的一次压力。“轻症和重症患者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两个概念,前不久科室内大量患者不仅症状重,而且年龄大、行动不便、有基础病,有的甚至没有言语能力,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接诊检查,而是从急救车上就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全程陪同进行相关检查,所付出的精力要比普通患者多出太多。”孙鹏飞坦言。

重症患者救治所消耗的资源,通常是普通患者3到5倍。为此,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多措并举,动员一切力量,打通全院所有科室,竭尽全力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确保医疗救治、人力调配、后勤保障和信息互通等应急机制有效运转。在保证基本救治的基础上,医院精准统筹所有床位,重点加大对急危重症,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低龄儿童、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等人群的医疗救治问题,切实发挥好兜底作用。

患者需求在哪里,医院变化就在哪里,在前期疫情防控时期,医院将急诊病房打通改为核酸等待区域,前不久又将其改为急诊输液室,承担门诊、儿科门诊及急诊患者的静脉输液功能,目的就是让更多患者得到治疗。

我有抢救经验,又在发热门诊支援过一段时间,所以当群众和医院需要时,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在患者就诊高峰期,医院急诊ICU主治医师陈全涛在抢救室内度过了从医以来最匆忙的几个夜晚。然而不只是人手,一批批科室急需的呼吸机、监护仪、氧气瓶等设备物资被送至抢救室内。在现有救治压力下,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院一盘棋闻令而动,充分调配医疗资源,举全院之力救治每一个生命。

硬核坚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全力奋战,确保患者应治尽治2.jpg

“铁人”般坚守阵地,彰显医者大爱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随着急诊患者成倍增长,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首当其冲地受到波及。但大家仍秉承着“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坚守在急诊救治一线。

“患者不舒服来到我们急诊,就是信任我们,就是把生命托付到我们手中,我们就不能辜负。最忙的那段时间正是我们全员带病上岗的时候,为了缓解就诊高峰,顶着压力在抢救室等关键区域安排了比往常多一倍的人手。我最累的时候3天上了6个班次,还有一个同事上了5个班次。”孙鹏飞介绍,加班加点、取消休班是大家的常态,急诊医学科护士刘娇有着十年护龄,冬至当天带病坚持工作时,劳累到在病房内因高热惊厥晕倒,让人心疼。

“护士长,我病好得差不多了,这个夜班我自己上。”“我下午就可以返岗。”……类似的话不断地在急诊抢救室护士长王金星耳边重复。“大批医护人员生病倒下,但是最多休息一天,有的甚至只休息半天,他们就主动要求排班,因为都知道上班的人一直在超负荷工作,进了抢救室就是脚不沾地,喝水、上厕所也没有时间,所以都想和大家一起分担。”王金星坦言,对于高强度的工作他们毫无怨言。

在一辆辆飞驰不休的急救车上,接连不停地急救电话也让医院院前急救人员压力巨大。“我们工作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即使身体再不舒服,可如果遇到堵车或是去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急救,仍必须第一时间用人工把患者抬出来。”医院院前急救护士长王进介绍,有时为了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急救人员不得不在飞速行进的急救车内为患者进行救治。担架床旁,一边握住患者的手臂,一边透过车窗观察前方路况,瞅准时机在最好的路况条件下迅速完成输液穿刺、注射。

硬核坚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全力奋战,确保患者应治尽治3.jpg

门诊服务不断优化,下好“全院一盘棋”

冬季本身就是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加之疫情影响,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内患者数量一路飙升,门诊部主任裘士霞从八点就开始奔波在患者之中,面对不断创新高的就诊人数,她心情却颇为复杂。欣喜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门诊正起到分流、分级、分类救治的作用,群众不再一味地往急诊扎堆,忧心的是,如何应对持续攀升的门诊量成了难题。

为此,医院在内科、外科等“热门科室”门诊增加人员配备,选取了一批护理经验丰富、工作能力靠谱的护士担当导诊工作,这不仅是让患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需要了解的流程、信息,同时,针对目前高龄患者多、基础病患者多的情况,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方便患者就诊,我们将分诊办公电脑屏幕一致冲外,导诊护士可以第一时间在候诊区域发现患者需求,及时处理。”裘士霞介绍,医院还将就诊、检查等项目在门诊内进行了增设整合,患者在这里可以接受采血、心电图等多项检查,大大节省了就诊时间。

“心血管内科本身老年患者就多,对此我们便和患者保持好微信、电话等途径的联系,对于一些轻症患者我们便做好家庭用药指导,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或者是重症患者就尽可能收治,减轻医院重症监护室负担。”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冯洪亮介绍,巨大的就诊压力下,一旦门诊患者较多,科室病房内的医生还要随时支援,及时增设诊室,种种措施之下,只为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在压力最大的呼吸内科诊室内,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丁超从开诊起便忙碌得没时间喝上一口水,最多时,呼吸内科一天就要接诊300余名患者。“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们也准备了相关预案和准备,虽然一开始发热患者激增,医护人员病倒的也非常多,压力确实很大,但并没有难倒我们。”丁超坦言,呼吸内科医护每个班次目前仍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许多人为此吃住在科室,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保证科室正常运转。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阖家欢乐、幸福祥和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对于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近两千名职工而言,他们倾尽全力,没有辜负群众对医院的信任,用坚守岗位的行动书写了“白衣天使”的责任,用身体力行诠释着医者的大爱。三年的守望相助,黎明已初露微光,这个春节,对普通人来说,是团聚和陪伴的象征,但对一线医护人员来说,却是职责和坚守的代名词。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们仍将时刻不忘初心、坚守一线,用救死扶伤、担当作为的抗疫精神,全力救治患者,彰显医院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