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坚守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重症医学科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17.06.05

有这样一个科室,集中监护、救治着各种重症患者,被誉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有这样一群医护人员,他们24小时坚守岗位,一次次将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死神手中夺回……这是一个与死神博弈的重要岗位,这里有一支与生命赛跑的精英团队;这里是高端医疗设备的聚集地,这里更是一个生产爱的“车间”。

作为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重症医学科(ICU),不仅是衡量一个现代化综合医院完善与否的重要指标,更是代表医院综合治疗水平的一个窗口。“患者生命相托、唯有爱心相奉”,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邱磊如是说。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术和赤诚的爱与死神博弈,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与死神博弈中  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快!快救人!”日前,一名20左右的女孩遭遇车祸被送到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重症医学科。“被货车撞倒又遭碾压,面目全非,多个内脏受伤,心跳、呼吸均几近衰竭,患者身上也没有任何证件和财物……”面对这一生命危在旦夕的“三无病人”,重症医学科主任邱磊和同事们们没有任何的忧郁,插管、上监护设备、分部进行手术。三天后,受伤的女孩奇迹般地苏醒了;一个月后,女孩病情趋于稳定转入普通病房。

刚满8岁的男孩潼潼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十多天后终于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在一次外出时,刚吃过饭的潼潼和母亲一同遭遇车祸,身体受伤非常严重。“潼潼刚来的时候病情非常不稳定,胃部多处爆裂伤,脑部、肺部均损伤严重,而且肝胆脾胰腺破裂,心跳和呼吸几乎停止。脑部、肺部、腹部,三处大伤,每一项都足以致命!我们紧急对他实行了单独隔离照料,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护。”谈及当时的情况,邱磊依然记忆犹新,进行过胃肠修补、肝修补等高难度手术后,小潼潼身边一直有医生在陪伴。三天后,奇迹发生了,潼潼的意识开始清醒,十多天后转入普通病房。

“感谢邱磊主任及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我女儿已顺利回归校园,是你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日前,邱磊收到这样一条感谢短信。去年,一名高二女学生在放学途中被一辆轿车撞飞后又遭大货车碾压,多脏器受伤、大量出血,来到重症医学科时已命悬一线。邱磊和同事们立即展开抢救,心肺复苏、插管、输血……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又组织相关科室展开手术治疗。30多个小时,邱磊没有合眼,一直奋战在抢救一线,正是有了他和同事们的执着,女孩的生命被得以挽救。如今,小女孩已经重返校园。

提及邱磊,了解或者听说过他的人都不禁竖起大拇指。许多被判已无希望的患者在他的努力下生命得到延续;许多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中重伤的患者在他的努力下重获新生……在重大事件抢救现场,经常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用心关爱患者  赢得一个又一个赞许

1996年入职,最早接触到的是神经外科,让邱磊养成了谨慎、细致的态度。经过十多年的锤炼,2012年,邱磊担纲起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重症医学科带头人的重任。

“入住ICU的患者,都是身体机能、脏器或系统出现异常的重症病人,不少患者甚至已经陷入昏迷状态,随时都可能病情恶化。因此,病房内每时每刻都可能面临抢救任务。”邱磊说,所以医院为重症医学科病房配备了最好的医护人员,他们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耐心和爱心。

在封闭的ICU病房,24小时监护重症病人,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是普通病房的68倍,承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80后护士长孟海云说,“生命很脆弱,但是也非常坚强!通过努力,能为患者减轻痛苦,看到他们康复的那一刻,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幸福和成就感,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

日前,查房时一位20多岁的患者突然向孟海云举起了大拇指,孟海云问询是否哪里不舒服、有什么需要时,这位患者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字:谢谢。

一名80多岁的患者排便不畅,两名90后的小护士看到这种情况后,立即带上手套,用手一点一点将大便抠出。在看到这一场景时,老人留下了感激的泪水。90后的冯雪进入重症监护两年多,小姑娘特别爱笑,干活特别麻利。老人大便拉在床单上。她麻利地将老人屁股下面被弄脏的垫布拿出来,一不小心,脏物弄到了手上,但她毫不在意,去洗手的同时,端来了一盆温水,用湿软布仔细地给老人擦洗。一盆清水很快就弄脏了,她又换了一盆清水来,直到把老人的身体重新擦洗得干干净净。

“这里救治的主要是严重创伤、大手术后、需要心肺复苏、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邱磊说,他们要时刻关注着ICU病房内的每一位患者的心电监护数据、呼吸机的情况。通过监护仪器一经发觉可以及时处理或抢救,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重症医学科病房吊塔均安装有监视系统,可对病人实施24小时监控,不间断提供每位病人生命体征的各项数据。高配的美国GE、西门子等世界高档呼吸机,保证了各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每床配备注射泵及输液泵,保证了病人输液的安全与准确。高端设备给救治提供了保障,平均住院患者在30人左右,救治能力与地市级三甲医院持平。

为了缓解在IUC外等候的患者家属们的情绪,医院还专门设置了家属休息区,这里不仅有沙发、简易床,而且饮用水、微波炉等一应俱全。ICU和家属休息区还设有呼叫系统,能够保证实时联系。

 

 

不断学习进步  只为提供更优质服务

“徐大夫,前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吗?如果没掌握,我明天还会提问你哟……”清早查房时,邱磊主任问及一旁的徐大夫。为了能够学习掌握到最新最前沿的医疗救治知识,经常开展学习活动,在重症医学科已经成为了常态。在同事们眼中,邱磊是个严厉的师者,而在病人眼中,他却很和蔼可亲。

在重症医学科监护室进门处,墙上挂着一面面患者或家属送来的锦旗。“锦旗挂在进门处,不是给外人看的,而是用来提醒我们的医护人员。重症监护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一个细微的失误,就造成患者终生的遗憾!”邱磊说。

“我经常给家人说,我是一个要强的人,选择了做医生,就要努力前行,宁愿累死也得干好!”邱磊说,对自己和同事们的严格要求,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能够时刻警醒自己,才能不愧对自己的良心。

虽然刚45岁,但从邱磊一头花白的头发中却能够看出他的那一份执着。

中午时分,预定的盒饭被送到重症医学科医生休息室,可到了下午5点,桌上的盒饭一个都没有动。“午餐?感觉已经好久没按时吃过午饭了,其实一忙起来也不饿。”一名医生笑着说。

新院区启用三年多来,邱磊和同事们几乎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加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患者病情变化无常,时常出现抢救工作,深夜也不例外。”

纵然工作忙碌,又很少有休息日,但一个重要的工作邱磊重来没有忽视过——安排年轻大夫定期外出学习培训。“重症医学科不同于其他专业科室,我们的大夫必须掌控内、外、妇、儿等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够胜任,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根本不行!”这也是邱磊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邱磊看来,工作虽然不分白天黑夜,休息又是少之甚少,但是看到重症患者露出笑容的那一刻,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心里却有着一份别样的温暖。 

邱磊简历:

  

邱磊,男,45岁,现任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山东省重症医学基层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重症医学远程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急诊与神经重症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重症委员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神经介入学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神经重症委员会委员。 

20103月,被济宁市委组织部选派到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援疆工作,受到当地医院领导及同事们的充分认可,由于工作突出,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地委授予喀什地区优秀援疆干部,2011年被授予兖州市人民医院突出贡献奖,20123月被评为兖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20163月被评为济宁市兖州区劳动模范。2017年光荣当选济宁市第十三届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