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测,您做了吗?
栏目:健康科普
日期:2017.06.15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的情况。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骨质疏松容易引发骨折,而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骨密度检测能预示骨折风险程度,是目前比较可靠的评估骨质疏松的方法之一。骨强度取决于骨密度与骨质量,骨密度占其70%。而骨密度可以反映骨量流失的病理过程,并能预示骨折风险程度,是目前比较可靠的评估骨质疏松症的无创方法之一。
何时应接受骨密度检查
1.中老年人建议进行骨密度的测定;
2.存在下述低骨量的危险因素者:低体重;既往骨折史;使用高风险的药物;患有疾病或者所处环境与骨量丢失相关;
3.有骨折临床风险的围绝经期女性:比如低体重、既往骨折史、使用高风险的药物;
4.其他情况:有过脆性骨折史的成人;患有疾病或者所处环境与低骨量和骨量丢失相关的成人;正在服用与低骨量和骨量丢失相关的药物的成人;考虑开始药物治疗的所有患者。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检查骨密度以监测疗效;还没有接受治疗,但是骨丢失可能需要干预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