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疫情”下焦虑的人

栏目:职工园地

日期:2020.02.25

2月4日晚上11点56分,手机提示音响起,虽然短暂,但正在睡中的我本能的惊醒,24小时手机铃声及提示音开到最大,生怕错过或不能及时回复来访者的任何信息。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是联系我们的人,都是需要帮助的人们。而这是一位因近期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而感到焦虑不安,晚上扔担心害怕睡不着觉的咨询者。30分钟的陪伴,通过身体觉察、情绪宣泄、放松指导等形式,结束了咨询。

自心理辅导热线及网络咨询开通以来,接待了30余通电话及网络咨询来访人员,其中需要系统心理辅导10余人。疫情全面爆发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人员伤亡数据的不断攀升,医护人员人力物力各方面资源的紧缺,每天看到很多令人悲伤、激动、愤怒的故事,不知道这段时间,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30多年前,哈佛大学医学院围绕消极情绪对生命免疫细胞进行了诸多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时,生命中的免疫细胞活性会下降,甚至死亡。而免疫细胞功能的急剧衰减,就相当于打开身体的大门,病毒可以随意进攻。情绪的力量不容忽视,尤其在疫情当下,我们更需要用积极的情绪,来守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1946年,美国加州监狱内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者对一名死囚宣布,即将对他处以极刑,而极刑的方式是割破手腕,流血而亡。随后实验者将死囚的双手反绑,蒙上双眼,划破其手腕,但其实没有割破流血。然后用水滴到水桶的声音模仿献血滴下来的声音。被蒙着眼睛的死囚,真的以为是自己的血不断在滴下,没过多久,在巨大的恐惧中死亡。事后实验者对他的身体进行检查,发现他身体所有的体征居然与大量失血的症状是一样的。死囚相信自己在流血,进而使得他的身体真的出现了失血过多的反应,他收到了这样的暗示。

现在网络很发达,每天关于疫情的消息更是层出不穷,加上身边可能会有一些谣言,这个时候,不知不觉,我们可能也受到了暗示。自己出现的一些干咳、头痛、无力等不适症状都会很在意,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即便是没出门、也没有武汉居住史或接触史,也还是怀疑、害怕……

以下几条建议,以便大家更好的建立积极情绪:

一、筛选信息,避免过度关注。切莫看到来源不明的消息随意臆测,要相信政府及权威网站发布的信息。

二、接纳情绪。当个体遇到重大变化或威胁时会产生应激反应,此时,我们对刺激非常敏感,不同个体针对不同刺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而此时出现的焦虑、恐惧、担心是我们正常的情绪反应。这时我们可以试着用正念或冥想的方式放松自己。

三、作息规律,转移注意力,做可以做的事情。听歌、运动、兴趣爱好、陪孩子玩、安静的看书、追剧,做一些想做而没做的事情,避免空虚感和无价值感带来的负面情绪。

四、感觉心理压力自我承受不住的时候,及时和家人及朋友倾诉、沟通,以排除那些不良情绪,减少心理暗示。

五、正确看待躯体与心理不适。如果感到各种不适,自己无法处理,找朋友或家人都无法缓解时,也应选择合理的方式。我们医院建立了24小时互联网医院及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及网络咨询,有需要,及时联系,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给到您最大的帮助。

(健康管理中心 张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