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栏目:精神文明建设
日期:2019.03.11
儿时,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没少去医院,家里没人看管我的时候,就会跟着爸妈去医院上班,除了家和学校,医院应该是我呆得最久的地方了,说我是医院里长大的,似乎也不过分。那时,有不少小朋友都特别害怕去医院,害怕打针什么的,而我们医院子弟兵们,玩具是药瓶、废弃听诊器,文具很多都是空药盒等做成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融入医院里。上小学后,有同学写作文说一闻到来苏水的味道就会勾起对医院的不好的回忆,而我反而挺喜欢那种味道,大二时,第一次进生化实验楼,闻到类似的气味,甚至觉得很亲切。80年代的兖州县人民医院整个院区占地不及目前的1/3,二三座二层小楼,一个大院子,印象最深的是院前院后的大柳树,春日里烟雨朦胧,婀娜多姿;夏日里蝉鸣鸟语,童趣万千。那时候的车辆不多,孩子们可以肆意疯跑,还有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因为同样的缘由被带到医院,很自然的我们成了朋友,医院大院也成了童年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医院子弟,我们从心底感到骄傲!
转眼间,时间把我们送到90年代末,选择高考自愿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学医,很多人都觉得我是因父母的传承而选择医学,但事实上,当时的医疗环境,许多医生并不希望子女“子承父业”。让我坚决的选择学医,也许就是曾经的医院生活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抉择。从医这颗梦想的种子,应该在儿时就已经埋入心底,生根发芽。大学期间,赶上“非典狂魔”肆虐我国大江南北,当时,我的妈妈作为本地区抗击非典总指挥之一,日夜奋斗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的前线上,我被封闭在校园内,不可外出,每日与父母电话联系,当得知妈妈被派往一线去接诊一位北上途径我市发热的病人时,我紧张,担心……但内心深处更是对母亲一位医者的崇拜!经过与死神的艰苦战斗,当我们宣布胜利的时候,我更加认识到医学的神圣与高尚!
走进21世纪,毕业后离家多年的孩子回来了,那个永远的“家”——兖州人民医院,张开双臂迎接我回家。现如今,医院经历了迁址重建,改制,更名等,已经焕然一新,再也不适儿时那片小天地,迎接我的是占地面积18.4万平米的,拥有病床1000余张,职工1000多人,医疗功能模块众多的综合性、现代化、高精尖的全新医疗集团。在这里,我从一名稚嫩的医学生,转变为一名真正的医者,儿时“救死扶伤”的梦想,现成了我必行的职责。
感谢医院,伴我成长,并提供我展示自己的绚丽舞台。如果医院是棵参天大树,我则是与之息息相关的树叶,如果救死扶伤的事业是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则是激流中悄然暂放的那朵浪花。有人说:“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对我来说,梦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一份坚守,有梦就会有希望,让梦想传承青春正能量,把梦想照进现实,不忘初心,励志前行。
(消化内科 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