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地方就是家——记医院双职工家庭的苦乐与坚守
栏目:精神文明建设
日期:2017.06.25
他们工作时是同事,回家是夫妻,他们近在咫尺却因分工不同,难得相聚,即便周末能坐下来聊聊,话题也都围绕着医院。他们把青春、把爱情,把家庭、把人生全都奉献给了医院。他们说,有爱人的地方,就是家,他们一直把医院当成了家。工作中相互扶持,生活中相互体谅,为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事业而努力工作着,这就是他们之间“最浪漫的事”。小编带您走进一个特殊群体——医院夫妻档,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
相互支持,一辈子就过了大半
1977年,我在医院进修,他在医院实习,经人介绍便认识了。两个人都做医疗工作,很快就熟悉起来。1978年腊月结了婚,住进了医院宿舍,仿佛一转眼的时间,已经是39年过去了,我们也从“小年轻”变成了老夫妻。
他在外科工作,做手术经常没点,家里也形成了习惯,只要超过平常吃饭的时间15分钟,就留下饭不再等了。逢年过节,赶上两个人都值班,家里想要聚个餐也不容易。1981年,单位安排我去济宁进修,时间是一年半,一周回来一次。学习机会难得,但当时孩子还不到一岁半,我有些担心。老白很支持我,让我放心去进修,孩子他来带。从接到进修通知那天,孩子开始断奶,等到我去了济宁,老白上班就把孩子带到托儿所,赶上夜间手术,他就把孩子用棉衣一裹,放在护士站托护士照顾。等到他外出学习,我就个人带着孩子,就这样两个人相互支持着。那个时候,大家都提倡多学多干,孩子一岁多就送到托儿所,虽然医院的工作忙碌,但大家都没有怨言,都觉得把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们夫妻俩都从医,长时间耳濡目染的,儿子也当了医生,也像我们当年一样,白班、夜班、加班连轴转。孩子大了,我们也退休了,忙碌了半辈子却一点不愿闲着,继续在医生的岗位上出点力。退休前,老白随着科里的年轻人一块学了车拿了驾照,现在工作之余,我们也计划一年两次旅行,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医生是一种职业,也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从医40余年,做医生只有真正为患者着想,用心为患者看病,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与认可,也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黄永芝 口述)
与改革共成长
1991年,我大学毕业分配至兖州县人民医院工作,怀着满腔热情,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番。先是培训,又是轮转,几个月下来,心中有很大落差。当时,医院每个月工资是30多块钱,而三拖厂的工资则是100多,肉联厂、矿山机械厂、毛纺厂各方面待遇也都优于医院。在这种经济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转至妇产科工作,遇见了人生最大的收获,认识了在妇产科工作的秀梅。我们一起上班,一起学习,谈论人生,谈论未来,长久的陪伴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一年后,我们登记结婚,在同事们的祝福声中开始新的生活。结婚后医院给分配了宿舍,虽然面积不大,但却十分温馨,自己也感到很有成就感。
学生时代的安逸与工作后紧张的工作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个人相互鼓励,加上上级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心理逐渐获得平衡。日常工作生活中,她给予我极大支持,尽管她工作中比较累,但家务活大部分都是由她承担。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医院快速发展,我们的收入也逐渐提高,房子由30平米、60平米换成了现在的120平米。1995年,女儿出生更增添了家庭的欢乐和温暖。老人帮忙照顾孩子,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两个人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工作上也不断取得成绩。
进入21世纪,医患关系开始变得紧张。当时我已担任科主任,妻子没少为我担心。好在是同行,她能够给我很多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们认真工作,生怕出一点差错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伤害。临床工作量大,工作早走晚归已习以为常,因此很少能顾上照顾父母和家庭,亲朋好友有时不理解,我们心里多少也会觉得委屈。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决定鼓励女儿报考医学院校,我们坚信医学行业永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遵守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好在女儿自理性很强,顺利考入大学,我们也非常欣慰。
乌云过后终见彩虹。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2014年,医院也迈开了改革的重大步伐,改制后的医院注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踏步的提升优质服务和医疗技术,医疗纠纷大幅度降低,职工的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领导的信任及栽培,医患关系的和谐,给我俩更添幸福感。感谢领导,感激社会,感恩病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最想说的话。
(朱修桥 手记)
只待厮守,长长久久
毕业初进医院兴奋而紧张,院里人头攒动,或悲、或喜、或焦灼,白衣同事们在人群里分外显眼,这节奏跟电视剧中截然相反,一想到要融入其中心中一阵慌乱,匆忙中一位忙碌护士的身影让场景定格,而这一帧画面恰是我人生电影的开场,你久久驻足,我驻足久久。
接下来是我们浪漫的方式:我请你看电影,你夜班;你想陪我吃顿饭,我加班;我为你准备了生日惊喜,你来了急诊病人;你拉我陪你逛街,逛一半我被叫去做急症,我吼作为男人,怎一个累字了得,你驳作为女人,怎一个泪字得了,我顿住,就像欠了你整个世界。
我们同为医务工作者,为了共同的信念来到这个战场,互相伤害之后仍是鸡血满满,病人道声谢谢才是我们最大的慰藉,我们商议好了小旅行,却始终没有三天交集的假期,你我无奈一笑,估计那个未曾去过的城市,还要等待久久。
时间在玩命的跑,转眼间儿子已经长大,而我记得最清楚的只是他睡着的模样。滴答的时钟在医院意味着生死,在家里却刻画着人生。十台手术,结束已是深夜,到家看到熟睡的你和孩子,我叹亏欠你们太多。
岁月抹掉了我们半个青春,却没抹掉前行的初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者仁心,大爱无边。感谢一路上有你,只待厮守,长长久久。
(刘博 手记)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俩在医院工作已经超过20年了。这20多年,我们为了不断更新知识,经常外出进修学习。进修了这么多次,妻子从未有一次怨言,在家庭和工作中,她对我有充分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如今我们第二个孩子也将出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进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各项改革要求,与医院共同成长进步。
(张心耸手记)
亲爱的老公,相识九年来,我从来不担心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态度和对患者的治疗与服务,但我最最担心的是你不会照顾自己。还记得以前我会学着做你爱吃的辣椒炒鸡蛋,送到医院看着你吃,直到你吃完再回家!可是现在真的对不起,只能打电话给你,催你吃饭,因为现在要照顾孩子,真的没有太顾及到你!但是老公一定记得按时吃饭tid!
(张倩手记)
从10年相识相知到现在幸福的一家四口,是你给了我那么多,是你让我学会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痛苦的失败,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知道这一切的来之不易。明白这些以后我更应该感谢身边有你的陪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更是你让我生活的每一天都那么充实,那么幸福。
(王茹手记)
我们节假日,情人节很少一起度过。有时忙得连自己的生日都忘记,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诠释浪漫,我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彼此,陪伴女儿,陪伴家人,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互相扶持,生活中互相体谅。家是我们共同的温馨港湾,不管是医院这个大家,还是在我们温暖的小家,和你在一起的点滴都是我们之间“最浪漫的事”。
(王丽娟手记)
妻子怀孕之初,每天都要骑半小时电动车来上班,后来月份增长,需要跑20分钟到公交车站,再坐40分钟再到医院北门,其中几多难熬只有她自己知道。而我因为工作的缘故,一周只能送她一次。即便如此,她也从未迟到,一直积极工作到生产。她就是我的正能量,一直影响着我。
(陈兵手记)
编辑手记
他们以医院为家 为患者保驾护航
经初步统计,医院双职工有近百对,他们中既有临床一线的工作者,也有医技科室、管理岗位等职务的工作人员。他们常年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他们既是生命的守护者,同时也是普通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他们也有爱,也有家,但是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常常让他们习惯了“以医院为家”,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用自己智慧和汗水,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