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名好医生

栏目:精神文明建设

日期:2015.11.19

从小山般的课本到冲刺着福尔马林味的实验室,从青葱岁月到皑皑白发,寒窗苦读一生,只为践行一个为医者的责任,成为一个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之好医生。现今社会,纸醉金迷冲刺着人们本就不坚定的内心,我们的服务可能会让一些人不满,我们彷徨,我们失落,我们心中有不甘,只为我们的梦想蒙上了尘埃。但我们依然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只为问心无愧。

炼成钢铁很困难,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更艰难。世有医者父母心、医者仁心的标签;更有善心、爱心、诚心、细心、奉献心、责任心等相关词。自古以来,医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崇高的、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职业。能成为一个医生,让人羡慕与嫉妒;能成为一个名医,让人敬佩与崇拜;做一个一辈子的好医生,是每一位医生向往与奋斗的目标,但做起来确实太难太难了,人们对医生的要求相当苛刻,要求天衣无缝、单纯无邪、十全十美、一生奉献。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也会犯错,但我们应该尽善尽美、全力以赴的做一名好医生。医学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医生的成材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病人。只有踏踏实实坚持在临床一线,才能德艺双馨。因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地积累和磨练,才能有所成就。当然,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树立循证医学思想,不受“过分技术化”的诱导,也非常关键,而这些技能同样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积累。肿瘤放疗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融会贯通,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治疗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

一个人既然选择了以医生为职业,就说明你喜欢这个工作,或者至少不讨厌它。敬业当中也包含着责任,做名好医生,对工作还应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我们行医手术,出了一次差错事故,你也许认为这只是1%或1‰,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就是千真万确的100%,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马虎从事,因为你面对的是病人最宝贵的生命。

若无准备吃苦之决心,最好不要念医科大学。医生是苦尽,病人则是甘来,无奉献精神的人当不成好医生。“良师为镜”,前辈们的一言一行既有引导和启迪作用,也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明勤奋和思考缺一不可,重视思考是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善于思考。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这句话我个人的体会是“要做有心人”,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好的机遇,所以没有做出更大的成绩,却不反省自己是否错过了机遇。机遇只青睐有心人。说明这个观点最有力的例证是,英国的细菌学家弗来明对青霉素的发现和牛顿地心引力定律的发现。无论是经验或教训,尤其是教训,更能使人进步。接受教训,能使我们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更能使我们铭记教训,永远不会犯再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做个好医生的宝贵财富。哲学家说过,聪明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当然,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种境界,但是没有健康的身体怎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我们是血肉之躯,保持自身健康才可为病人服务,健康的体魄、正常的心智、健全的人格,才具有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基本条件。医生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服务,拥有正常的心智才能深切体会病人的痛苦,尽最大能力为病人解除痛苦。拥有健全的人格真正才能为病人、为社会服务。

患者就诊的过程其实就是医患沟通的过程,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而医患沟通是连接沟通的桥梁。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一个“不会说话”的医生是不可能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那么定会为医患关系恶劣埋下隐患,甚至会让自己官司缠身。而一个会说话的医生不仅能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疗活动,还能使医生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整个病史,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的治疗,从而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健康要求。所以说医生的“会说话”不仅有助于调整医生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双方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为医院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首先要了解医患沟通的特性。医患沟通有两个特征,第一个就是双向性和互动性,医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心灵上的交流,医患双方的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医患双方沟通协调,才能进一步的解决医疗方面的问题,患者才能从心里上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只要双方是互信的,是包容的,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医患矛盾和纠纷。

医患沟通的第二个特征是以医生为主导。医生的主导地位并不赋予医生在医患沟通中拥有任何高于患者的权利,相反的,医生要把医患关系的主要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平等的对待自己与患者的关系,设身处地多为患者着想,多理解病人的痛苦与困难,多理解病人的需要,缩小病人与自己在疾病观念上的差异,以“仁”对待患者,才能让高明的医术在患者身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是大医之道。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还要学会如何掌握正确的说话技巧,如何与患者沟通,良好的沟通也是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力逐渐的会作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必修课之一。只有把医术和沟通技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好医生”,才能真正的达到医患和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