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成功独立开展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取栓术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3.04.06
近日,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成功为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了颅内动脉抽吸取栓治疗,实现术后右侧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患者左侧肢体由术前的肌力0级恢复至4级。此次手术由神经内科一病区郭振元主任医师、齐登斌副主任医师独立操作完成,是颅内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新突破,也标志着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治疗正式进入介入取栓时代。
76岁的范先生因“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来院就诊,主管医师为患者行颅脑MRA检查显示为右侧大面积急性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入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心房颤动。患者处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4.5小时的时间窗内,治疗态度积极。首先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小时溶栓结束后,患者左侧偏瘫症状无改善。依据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处于6小时黄金取栓时间窗内,患者存在大血管颈内动脉闭塞,排除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禁忌症,再次与患方详细沟通有关手术的各种问题,患方同意介入取栓手术。
在术中,齐登斌副主任医师采用ADAPT技术,为患者成功完成颈内动脉抽吸取栓,右侧颈内动脉再通恢复血流。这一手术的成功,为脑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脑梗死症状发生至入院在6-8小时内的患者效果最好。但前提是要首先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因为静脉溶栓风险相对较低,如果静脉溶栓无效,再采用动脉取栓疗。”郭振元介绍,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取栓术是一项高端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在大腿内侧切开一个约2mm的创口,通过股动脉将新型的取栓装置送入颅内病变动脉的血栓阻塞部位,直接通过取栓支架或者抽吸导管,将脑动脉中的血栓取出来,使闭塞的血管迅速再通,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显著降低了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
郭振元提醒,一旦出现短暂失明、眩晕、语言困难、手指麻木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时,可能为脑血管疾病变先兆,应立即到医院及时就诊。神经内科全方位、全天候、快速救治绿色通道为患者保驾护航。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专家介绍
郭振元: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山东省公共卫生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首届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山东省神经科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济宁市神经内科委员会委员、济宁市首届、第二届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宁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率先在我院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齐登斌: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委员,济宁市老年医学与癫痫委员会委员。熟知各种介入材料如自膨支架(Wingspan、Enterprise、solitaire)和球扩支架(Apollo)及扩张球囊(Gateway、Soloflex)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介入手术技巧,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死早期动脉取栓、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以及血管球囊扩张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