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2.09.30

最前沿、最繁忙,病人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作为医院的前沿科室,急诊医学科是永远活跃在救援一线的“先锋队”,承担着兖州区及周边地区的急救任务。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这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场争分夺秒的“生死争夺战”。

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凭借在救治技术、患者管理、医护服务等方面的出色成绩,科室先后获得“济宁市文明服务窗口”“济宁市五星救助站”“济宁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示范科室”“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1.jpg

完善院前院内对接  全面提升应急救治能力

“叮叮叮叮……”急诊医学科科值班室的电话响起,护士条件反射式地立即接起电话,院前急救人员反馈患者的情况。一名81岁的老人突然晕倒,急救人员初步诊断老人为急性心梗,急需进行介入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按照医院急性心梗介入治疗绿色通道规范要求,院前急救人员时刻关注患者情况,与院内保持即时联络;在患者还没抵达医院前,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便在救护车上开始查血、心电图、药物治疗等急救措施,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介绍进行急性心梗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直接护送患者至导管室,血管开通手术随后顺利进行。从老人入院到梗塞的血管开通,用时不超过40分钟。手术非常成功,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暂时松了一口气。

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2.jpg

对于急救医护人员而言,每一次出车,面对的都是一场生死争夺,一次小的失误和耽搁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为保证患者最佳治疗时间,科室引入国际急救标准化管理,急救车听到呼叫后3 至5 分钟必须出车。遇到需紧急救治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现场处理的同时,也会将病情告知急诊值班医生,通知其准备好相关抢救仪器设备,实现院前院内紧密联系协同抢救,从而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而在患者的运输途中,医护人员也要极力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急诊医学科曾收治过一位重症患者,其家属多次要求转院至温州老家进行治疗,此时患者尚未脱离危险期,科室派出当时最新的高档监护型急救车,并提前考虑了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将这名患者安全送到温州当地医院。这次历经13小时、长达1500公里的运送,更是科室院前急救综合实力的有力体现。

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3.jpg

日复一日昼夜不歇  挽救维持危重患者生命

去年冬天,张大爷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拨打120急救电话,院前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急性前壁、高侧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医师立即联系胸痛中心,值班医生“一键启动导管室”,介入团队迅速到位,院内绿色通道开启。

鉴于患者病情危重,急救团队选择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下,对患者左主干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手术顺利完成,病人被安全转送至急诊ICU持续监护。由于受累坏死心肌范围广、酒精戒断综合征等原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相继出现室颤、心衰等情况,但在急诊ICU和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好转,之后逐步撤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等辅助设备,转至心内科继续心脏康复治疗,并于半个月后顺利出院。

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4.jpg

作为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的急诊部门,急诊ICU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提供系统、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科室多次成功抢救脑出血、心衰、休克、重度药物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其中,床旁微创气管切开术、床旁血液净化术、急诊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术、电击除颤术、临时起搏术开展水平在济宁同级医院中位列前茅,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立足于重症专业的发展建设,急诊ICU着重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医护队伍,医护人员具备扎实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工作中以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危重患者24小时受到精心治疗和护理,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5.jpg

普及健康知识  让更多人懂得自救

及时的救治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医生护士毕竟无法时刻在患者身边,而许多急重症患者的黄金。一旦发生危急病情,掌握自救方法能够为抢救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急救知识,急诊科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以及人员密集的场所普及急救知识,开展心肺复苏等技能的培训,帮助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

在急诊科,35岁以下青年人数占到77%以上,尽管这是支年轻的队伍,但认真执着的付出为他们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面对忙碌的急诊工作,他们始终坚持严谨、细致的诊疗服务,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畅通绿色通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6.jpg

服务对接六大中心  为百姓健康保健护航

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创伤等疾病严重威胁群众健康,提高重点疾病的救治水平、质量和效率,改善疾病系统管理能力便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通过促进多学科优势整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不断提高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和区域协同救治能力。

在六大中心的运行机制中,急诊医学科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一方面,作为患者就诊的第一站,科室开展的院前急救等工作是后续诊疗的前提和基础,并根据患者病情,组织沟通相应科室做好会诊及手术准备;另一方面,急诊医学科需要经常参与到多学科会诊当中,为救治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

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7.jpg

急性心梗是常见的突发疾病,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在胸痛中心,急诊医学科与心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密切合作,实现救治流程再造。在急诊救护车上,都装有远程传输系统,在车上就能进行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监测信息,实时传输给医生、心电图室以及胸痛中心,从而便于随时进行远程协助。

脑卒中是威胁人们健康的脑血管疾病,救治不及时往往导致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在卒中中心,急诊医学科科与检验科、放射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密切配合,为抢救患者生命与时间赛跑。神经内科专家在急诊医学科24小时轮流值班,溶栓救治小组24小时待命,随时投入抢救。

针对各类外伤创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可第一时间于行床边超声检查、2分钟完成胸腹部创伤超声评估、15分钟内为创伤患者完成全身CT检查、实现24小时输血服务,为创伤治疗打造专业的医技支持。

24小时的生命守护——省级“青年文明号”急诊医学科纪实8.jpg

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将本着“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宗旨和“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理念,持续推进六大中心建设,急诊医学科也将以更高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周边地区百姓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