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CT引导下肺穿刺技术取得新突破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0.12.29
近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医学影像科接收了一名特殊患者。这位患者经历两次术前准备、会诊沟通,在多学科支持下,成功完成了CT引导下多点肺穿刺活检术。术后患者无不适。
“该患者咳嗽、咯血半月余,入院后胸部CT平扫及强化检查显示右肺中叶及食管、纵隔均有恶性肿瘤征象,右肺、食管均有原发性肿瘤的可能性。”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魏华介绍,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肿瘤科会诊治疗前均需确认哪里是原发病灶,哪些是转移灶,确定病理类型,才能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因此,需要支气管镜、胃镜分别取右肺、食管病变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但是,在镜检前的准备工作中发现患者冠脉CTA显示右侧冠状动脉局部狭窄接近90%,这给检查带来了高风险及不确定性,因为患者随时有可能突发急性心梗,从而致使支气管镜和胃镜不能实施。”鉴于患者情况,魏华在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后决定实施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术,并积极与医院影像科何运东主治医师联系。
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术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微创性检查方法,该术式具有定位准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经细致研究患者的胸部CT片子,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何运东反复论证后认为实施肺穿刺活检术是目前最合适的方式。在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征得同意后,何运东积极完善术前相关准备,给患者讲清楚穿刺的可行性、必须性及风险性,疏通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在穿刺过程中平静呼吸及憋气,杜绝出现剧咳。
患者第一次进行穿刺前,由于紧张、剧烈咳嗽,导致穿刺风险提高。何运东考虑再三,取消了此次手术。数天后,患者病情稳定,术前服用了止咳镇静药物,穿刺前何运东利用扫描定位打麻醉药的时间和患者聊天,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
前方有病人的全力配合,后方有临床科室支持,何运东沉着冷静、精准实施每一针,准确穿入肺部肿块的不同位置,成功取出两针病变组织。随后,在临床医生要求下,何医生再次为患者成功取出一针肿块不同位置的组织。手术过程很快,术后患者表示没有不适之处。两处标本病理结果均是肺腺癌,证实了患者属于右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由于淋巴结生长太快、恶性程度太高从而侵犯了食管及左主支气管。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医学影像科自2015年起开展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从第一例穿刺技术开展至今已完成近二百例,其中穿刺的最小肺结节直径约1.5cm,每一例穿刺都为临床医师解决了难题、为患者确诊病理。此次在患者右冠重度狭窄的情况下快速精准成功实施穿刺,标志着医学影像科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成熟。
近期,医学影像科在肺部穿刺的基础上新开展了前纵隔及骨肌穿刺,均取得圆满成功。下一步,科室将开展后纵隔、肝脏及腹膜后病变的穿刺,争取在穿刺技术及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医学影像科)
相关链接: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近年来用于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准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并显示出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穿刺适应症包括:
(1)待证实的良恶性病变:肺内结节或肿块、纵隔肿块、胸壁或胸膜的肿块,肺局灶或多发病变,需取得局部感染细菌学诊断以确定治疗计划;
(2)放化疗前取得细胞组织学诊断;
(3)靶向药物治疗前取得基因检测。
其禁忌症包括:
有严重出血倾向、凝血障碍性的患者;一般状况极差,不能配合本技术检查者;疑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者;严重肺气肿、肺大泡、弥漫性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严重心功能不全;疑为包虫病患者;病人敏感,呼吸、体位等无法配合者,剧烈咳嗽不能抑制者;病变与大血管关系密切,难以避开者。穿刺活检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气胸、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