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体”又“连心”—有温度的医联体让“家门口的医院越来越好”!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0.10.19

2014年医院挂牌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成为济医附院医联体合作医院以来,济医附院本部副高级以上知名专家轮流每日来院坐诊、查房、教学、手术,让群众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形成两院医疗护理工作无缝隙对接与互动,实现群众大病不出县,本部专家愿意来,医院技术得提升。

济医附院本部专家坐诊、查房成常态

专家团队支援,群众家门口看病更便利

“患者80岁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情况非常危急。”

近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动脉瘤患者,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这让手术风险大大增加。“也是考虑患者病情比较危急,不能再让他东奔西走的求医问药,要尽快帮患者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济医附院本部神经外科赵万巨主任,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神经外科副主任王目纲说。

手术日当天,赵万巨主任一早便来到医院准备手术事宜。患者的动脉瘤如同“不定时炸弹”,而医生要做的就是安全精准拆弹。经过全面的研判与周密的部署,在赵万巨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历时近3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恢复良好。

“过去,我们有的技术没开展,手术做不了,只能让患者再转诊到上级医院就诊。患者看病劳神费力不说,也增加了就医负担。”王目纲说,如今,医院聘请济医附院本部赵万巨主任为科室名誉主任,三甲医院专家团队能够随时提供支援,“遇到紧急抢救的患者,打个电话,半小时专家就能来到兖州。日常疑难复杂的病例,专家来会诊、手术都非常便利。患者的健康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让我们医务人员心里也更有了底气。”   

学科管理同步,专业发展明确方向

近年来,医院积极推进与济医附院本部深度合作,在业务发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互动,同时聘请济医附院本部专家担任医院学科带头人,参与到学科管理工作中,促进医院技术能力和学科发展水平提升。如今,内分泌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产科、麻醉科等10余个科室都已聘请济医附院本部专家担任主任或名誉主任,同质化发展格局渐次展开。

泌尿外科孟琳主任带领团队查房

2017年,济宁市知名专家、济医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孟琳受邀成为兖州院区泌尿外科名誉主任。从专注患者疾病的坐诊专家到统筹学科发展的名誉主任,专家身份的改变,也给科室发展带来新的变化。

徐畅是兖州院区泌尿外科副主任,也是一名80后年轻的科室管理者。“以前,我们与孟琳主任交流,大多是就疾病请教诊疗方案。孟主任担任科室荣誉主任后,参与到学科发展的规划中,指导我们细化专业分工,重新梳理了亚专业分组,改变了过去专业发展缺少前瞻性的局面,学科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徐畅介绍说,如今,泌尿外科积极开展新的诊疗项目,做熟做精腹腔镜手术,三、四级手术占比和微创手术比例不断提高,“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医生在技术能力上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解决问题。”

优化合作环境,激发医联体合作活力

20142019的五年间,济医附院专家来兖州院区坐诊9211人次,查房1197人次,会诊314人次,手术1718人次,举办各类讲座93次。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兖州院区依托济医附院优质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的实践,也是双方不断深化紧密合作,提升医联体合作成效的证明。

济医附院本部专家为患者手术

“为了把医联体合作优势落地转化为群众看得到的健康实惠,让专家愿意来,让科室有收获,我们从医院管理理念、制度体系入手,借鉴济医附院本部经验,不断提升同质化管理水平。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常务副院长汪新民举例说,“比如诊疗流程中某个环节,两家医院存在不一致,专家来到兖州可能会觉得不习惯、不方便。有的患者也会提出来,在兖州看病怎么和附院不一样。对于类似制度和流程中不规范、不标准的地方,我们结合济医附院本部标准化经验和医院实际不断改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兖州院区不断优化合作环境,为来院专家提供暖心、便利的工作生活保障。目前,医院安排通勤班车负责济医附院专家往返,为专家提供24小时餐饮、专家公寓等温馨服务。“来兖州院区坐诊时,有时门诊患者比较多,接近中午12点半才问诊结束,心想着午饭肯定要凉了。没想到餐厅特意给准备了热饭菜,让我们专家也感觉心里暖暖的。附院本部坐诊专家说。

“我们希望通过做好全方位服务,给专家带来如同回家般的温暖感受。”汪新民说,医院将进一步深化与济医附院本部全方位合作,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更好的为兖州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

(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