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实录】隔离病区中的无畏坚守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0.03.1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春天蒙上了一层阴霾。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广大医务人员逆行而上,特别是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更是以无畏的姿态守护着健康,用不分朝夕的坚守,捍卫着平安。这两篇来自感染性疾病科的一线战地纪实,让我们了解这个不一样的“春天故事”。

刘婷实录:和战友们携手坚守,祈盼胜利之日

我是228开始加入感染性疾病科的,逐渐了解这个特殊的科室和这群抗疫最前线人的工作。

护士长朱晓倩说的最多的就是“安全”。为了患者的安全必须做好消毒工作,为了自身安全必须严格穿、脱防护服,做好自我防护。尽管穿防护服的程序和动作已经熟记于心,但是真正要进入污染区病房,还是紧张地手心出汗,动作也不那么连贯了。同事们都围了过来,给我们新加入的指导、提醒,生怕漏掉了哪个环节。进入潜在污染区脱的时候也是护士长亲自看着我一步步脱掉、一步步手消毒,叮嘱我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什么,如何做到位。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感染科的传统和习惯,只要有“战友”进入病房,必定有其他“战友”协助他穿好防护服,这既是保护“战友”,也是保护自己。

24小时工作必须两个人密切配合,一个人全面防护好在污染区里面工作,除了接收入院患者做好入院评估、发放口罩、指导如厕后消毒方法、按分级护理巡视患者、做好各种治疗和护理、发放患者三餐、办理出院转科外,还要做好科室的消毒、通风工作。每日房间、走廊、发热门诊空气持续消毒,病房物表每日擦拭两次,发热门诊、化验室、无人房间紫外线每日照射两次,督察保洁的每日六次含氯消毒剂喷洒浓度、次数;另一个人除了在清洁区要把患者的口服药、静脉输液药物、氧气罐、一日三餐接进科室,同时在潜在污染区的治疗室内随时准备配合处理突发状况、配皮试、雾化准备、加药等,将这些传递给搭档来潜在污染区接入。这些工作流程跟病房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们相互间配合的很默契。

说说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吧,平时工作中,雾化、发药、打针,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此时在穿着防护服、带着目镜、穿着防护靴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艰难!只有亲自防护上开始工作,才能真正体会到有多不容易,每次做完治疗护理下来就是一身汗。尤其是打针!带上两层手套之后,根本就摸不到患者血管弹性,我最引以为豪的专业技能现在失灵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6床庄大姐,在我做好三查七对以后,准备扎针的时候看到她手上血管不好找时,我小心翼翼的解释到:“大姐你的血管不是很明显,再加上我们的这一身装备,我尽量一针给你扎上。”庄大姐说:“没事,我都理解护士,我的血管不好,在俺小区卫生室里他们不带手套都不一定一针打上,再说我没事还好,我要真是新冠肺炎,你也受连累……”那会的我被庄大姐的一番话感动的想哭,认真的给大姐搓手,耐心的找血管,很庆幸得一针打上了。庄大姐比我还兴奋,连声道谢,这一幕想起来我就觉得很开心。

来感染科十多天了,我常想,虽然疫情可怕,可是我们做好了严格的防护和消毒,虽然隔离着见不到太阳,但是我们有这么温暖的同事和患者。

外面已经春暖花开了,我们只要默默的坚守住,相信胜利之时指日可待!

图为刘婷工作照

唐胜男实录:一天不战胜疫情,我们就一天不会退让

我作为第二梯队的护理人员,从24日抽调以来就一直在隔离病房工作,工作时间越久感触越多。

除了每日在病房进行常规工作外,按分级护理巡视所有患者,给患者相应的指导,保证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还要发放患者的一日三餐。

有一次,刚一接班,就接到急诊电话,准备收治一名疑似新冠肺炎的高热患者,既往有食管恶性肿瘤,高血压病史,在家两天未进食。护理经验告诉我,如果不立即降温,患者很可能有生命危险。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准备好吸氧和测量生命体征的相应物品,迎接患者的到来。

果不其然,患者来到时神志清,但精神很差,血氧饱和度88%、体温40.5度,这时我迅速将患者安置到留观室,立即遵医嘱给予吸氧、吲哚美辛栓肛入、抽血、静脉输液治疗,一气呵成。完成这一系列相应护理操作后,我的防护眼罩蒙上厚厚一层雾水,防护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沁透,但是看着患者睡去我竟有些小小的感动。

一小时后,再次为患者复测体温37.2度,患者的状态已经平稳很多,但是我发现他的床单位被褥全部湿透了,于是立即更换,嘱其一定要多饮水。经过两天的悉心治疗和照护,这位患者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胃口也好了,我们开始正常的交流,待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病人转科时,患者和家属对我们一再表示感谢。

作为一名90后护理工作者,面对凶猛的疫情,我甘愿用自己的一份付出,换取患者的一份安康。

只要一天不战胜疫情,我们感染科的护理姐妹就一天不会退让!

刚下了夜班的唐胜男神态疲惫,但是眼神依然坚定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隔离病房里,依然坚守着十多位医护人员。他们知道,自己守卫的不仅是隔离病房里的患者,更是病房外所有市民的健康。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场战“疫”,我们,一定打赢!

(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