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成功开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19.04.03
近日,神经内科成功为一名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患者谷某,男,68岁,因头痛1月来院,既往患有“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2017年2月,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56%。今年2月13日,患者再次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85%。“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的“双抗”药物治疗方案,是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强药物治疗方案,该患者给予“双抗”治疗后颈动脉狭窄仍逐渐加重,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成为最佳治疗方案。
脑血管造影(DSA)是评价脑血管的金标准,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首先为患者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准确评估患者血管状况。通过检查发现,患者右侧颈内动脉狭窄达80%以上,属于重度狭窄。科室组织讨论制定好治疗方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2月22日为患者成功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良好。患者出院后继续随访,目前患者病情恢复良好。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学报告显示,脑卒中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已上升为中国男性和女性死亡的首要死因。而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左右,其中约25%-30%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上,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其中无症状血管狭窄常常被延误治疗,因此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医院卒中中心积极开展脑卒中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于2018年4月通过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认证,构建起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科室积极创新,不断专研新技术,通过开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脑卒中诊治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科普小知识:2017年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颁布的《颈动脉狭窄指南》明确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的适应症:1.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创影像学检查证实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创影像学检查证实≥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60%;3.颈部解剖结构不适合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外科手术的应选择CAS;4.其他CEA手术高危患者不能耐受CEA者。
(神经内科 郭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