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开展经皮穿刺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18.11.28
日前,神经外科顺利利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技术成功治疗一例左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左侧颜面部疼痛消失,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2天康复出院,患者表示非常满意。
该例患者为女性,74岁,因“左面部发作性疼痛2年”入院。患者2年前起无明显原因地出现左侧面部发作性疼痛。吃饭、说话、面部冷刺激时发作,性质剧烈,电击样,影响生活质量。去其他医院就诊,服药后效果不明显。经科室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后,该患者的疼痛症状术后完全消失,仅有受累区域轻微的麻木,没有咀嚼肌瘫痪、角膜反射减弱等并发症。术后3月患者的面部麻木感将逐渐消失。
据刘成双主任医师介绍,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短暂的、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痛,是一种令人十分痛苦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从病因学上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大部分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卡马西平治疗,71%病人药物治疗不能获得长期的缓解,此外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限制了其使用。
目前,有多种外科治疗手段可以治疗耐卡马西平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为经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该手术从病因入手解决了绝大多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解剖缺陷,有效率高,同时避免了面部的感觉缺失。尽管如此,该项手术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已文献报道,其手术死亡率、术后的并发症率、颅神经损害率也较其他方式明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是致命性疾病,也不会造成神经功能的缺失。因此,将患者置于较高风险的开颅手术中并不一定是明智之选。虽然经皮操作的手术可能带来轻微的皮肤感觉损害,但由于其有效性及相对安全性也为临床神经外科医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刘成双表示,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其主要优点为操作简单, 病人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 过程中几乎没有疼痛和不适感;手术时间短, 约在1小时内;术后疼痛缓解率高, 可达95%以上;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相信该手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带来福音。
(神经外科 王目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