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人偶进病房 萌娃看病有福利啦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16.08.29
儿科病房应该是什么样的?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充满消毒水的味道、到处哭闹不配合治疗的孩子、心烦意乱的家长和压力山大的医护人员……近期,由我院工会办组织策划的卡通人偶进病房活动,却让平日里充满哭闹的儿科病房生活变得欢声笑语起来,不再是那个令孩子望而却步的恐怖地方,受到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引入“小丑疗法”理念
卡通人偶进病房活动试点儿科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医生Patch Adams在弗吉尼亚的医院里,带着小丑标志性的红鼻子出现在患儿的床前,自此开启了小丑的从“医”之路。医疗小丑的出现,让局促紧张的医疗程序变得不再陌生可怖,让凄清沉寂的病房充满明快向上的力量。自此以后,“小丑疗法”逐渐出现在各个儿童医院里。我院借鉴这种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摸索实践,根据医护人员时间精力有限,人手紧张等困难,7月初通过招募培训,组建了一支高中生志愿者团队,8月初正式在我院儿科病房开展试点活动。
快来看“它们”的神奇魔力
我们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温馨镜头
卡通人偶,红鼻绿发,夸张小丑帽,一番精心准备后,志愿者们走进儿科病房,面对突然到来的惊喜,家长们很快反应过来,正在哭喊的孩子们也停止了哭声,望向我们的队伍,“小黄人”、“海绵宝宝”亲切的向大家摆手问好,憨态可掬的样子引来了一大批小粉丝的围观。惊奇、羞涩、试探、拥抱,志愿者们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很快的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穿刺室门口表演、病房内欢乐互动,一个个温馨的镜头被定格,孩子们似乎被施了魔法,咯咯地笑个不停,打针的恐惧、身体的不适早已忘却在脑后,家长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安静下来听故事
一字一句为孩子们描绘美丽童话
在儿科二区的病房里,小朋友正在安静的听志愿者苏姐姐讲童话故事。“小风铃与小北风是好朋友,它们只要一碰面就说个不停”,志愿者声情并茂讲的十分有趣,阳阳(化名)小朋友听的聚精会神,似乎已经被代入到童话中。孩子的妈妈躲在后面悄悄告诉我们,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每次睡觉前都嚷着要听故事,出门着急忘了带图书了,没想到咱们这连图书都给准备的这么齐全。儿科护士长常杰介绍说,“这上百本图书是工会办联系新华书店为我们儿科病区捐赠的,家长和患儿都可以免费借阅,而且一些年龄大的爷爷奶奶来看护患儿时,有这么一群特别的志愿者帮忙陪读,孩子们都很高兴。”
志愿者服务很辛苦
脱下人偶服的志愿者早已经汗流浃背
“小黄人”外表看起来很好玩,里面穿着的人却十分辛苦。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但由于儿科病房室内恒温,志愿者们在厚厚的玩偶服里面密不透风,稍一活动就产生热量,何况我们的志愿者们表演都十分卖力,不一会儿下来,就已经闷热到不行。而这么一群可爱热心的志愿者们都是在兖州一中就读的高中生,通过我们的招募计划,了解到我们这个服务岗位,认为很有意义,经过实地的试行与培训,和我们组建了这样一支专项服务的志愿者团队。
“小丑疗法”不仅是患儿及家长的福利,也是医护人员的福利。一直以来,医院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增进人文关怀,改善医患矛盾,这次将以儿科为起点,持续开展此项志愿服务活动,将其常态化发展下去,让医院成为一个有温度、充满爱的地方。
(工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