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成功开展CT引导下肺穿刺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15.07.21

 

□王海晏 董体

日前,济医附院兖州院区CT室成功开展对肺内可疑小结节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这不仅标志着医院在肺部疾病诊疗技术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更为肺部恶性肿瘤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肺部发现结节  早期便能定性

据济医附院兖州院区CT室主任李乐才介绍,CT引导下的穿刺技术虽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穿刺活检方面广泛利用,而针对肺部小结节进行穿刺时,因为部位靠近血管,存在许多的难点。肺部小结节指的是直径小于30毫米以下的结节,也就是大家所谓的小肺癌,统计学认为小肺癌可认为是原位癌,一般没有转移,完全可以手术治愈。因此,肺部如果出现小结节,及早进行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就非常必要。因为,临床常常遇到的病人出现咳痰、咳血等临床症状时来检查,病变已经成为巨大肿块了,往往小结节的细胞犹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撒落在机体的很多地方等待扎根、发芽,那时单一的治疗已无能为力。

据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肺部疾病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是指在CT扫描3D定位协助下,通过体外的穿刺针或活检枪对肺内病灶进行负压吸引或切割活检,取得病灶组织后送检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肺部肿瘤普遍质地偏硬,而且肺腑特殊的构造导致其移动性较强,很难准确定位、穿刺。

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CTX线检查等,多数情况下只能起到定位作用,难于最后定性,但是在CT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及活检抢对病灶直接取材送病理活检,通过病理结果给予定性,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开胸手术。

“通过开展CT引导下肺穿刺技术,许多的小结节及早便能定性,真正实现了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CT室主任李乐才表示。

不断进行推广  让更多人受益

为了保证CT引导下肺穿刺技术,济医附院兖州院区专门邀请北京海军总医院专家张燕群主任医师每周两天到院进行手术、指导。

针对肺部小结节移动性强等问题,在张燕群主任的指导下,CT室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在CT光标指示下确定穿刺点;直观确定进针角度和病灶关系后,按预定角度和深度穿刺进针至靶点,再进行靶层面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后,进行负压吸引或活检枪击取材。而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CT室制定了规范的术前、术中、术后方案及准则。同时,针对检查报告,还采取双签字政策,即一名检查人员书写报告,另外一名医师进行审签,保证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并发症少,能为大多数患者接受。目前,针对来院检查的肺部疾病患者,我们会积极推荐CT引导下的穿刺检查。”李乐才说,此项检查费用不高,许多患者都能承受,而若能提前确诊,将对患者今后的治疗、康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25日,CT室在对一名患者进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时,确诊一名患者患上了恶性肿瘤,并立即向相关科室进行了反馈。“检查结果出来后,相关科室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很快便制定了手术计划。目前,该患者正在进行系统的治疗,身体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很快便能够康复出院。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广这一项新技术,让更多的肺部疾病患者受益。”

科室简介:

CT室成立于1994年,现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1名。

CT室拥有美国GE64排迅捷128层和小宝石CT660容积CT各一台,两机均属于亚秒级螺旋CT机,具有检查快速,实时成像,扫描容积大,图像分辨率高等特点,除适用于头颅、胸部、腹部、盆腔、四肢等全身各部位的肿瘤、感染、创伤等疾病的影像检查外,还具有全身血管成像、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和心功能评价、CT灌注成像及先进的肺功能分析和仿真内镜技术。提高了对全身各器官早期和微小病变的检出率,使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更准确;其曲面成像、容积成像利于多方位动态观察,使病变显示更加直观形象,还可模拟手术观察,使手术风险降低;对多部位复合骨外伤的修复整形提供准确定位。冠状动脉成像使临床医生可以看到完整、清晰的三维立体冠状动脉图像。为冠心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全身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细小分支,采用智能血管跟踪技术软件获得真正的动脉、静脉图像,可明确显示动脉瘤、血管畸形和主动脉夹层等病变。低剂量CT扫描利于进行肺癌、结肠癌的普查,并成为目前最敏感有效的检查方法,受到广泛关注。

急诊电话:34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