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有序搬迁 规范运作新院——兖州人民医院搬迁纪实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14.02.25
安全有序搬迁 规范运作新院
——兖州人民医院搬迁纪实
对于兖州人民医院全体员工而言,伴随2014年一起来到的不仅是新年,更有新院。大家将开启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的迫切心情转化在医院搬迁的行动之中。
医院领导周密思考紧急部署,制定了缜密的搬迁方案,确定“安全、平稳、高效、优质”的搬迁原则,将“三个保证、三个确保”贯穿搬迁工作之中,始终做到保证医疗服务过程的连续与安全,保证各项工作衔接的有序无缝,保证人、财、物的安全与到位,确保搬迁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搬迁过程医疗安全和顺利实施、搬迁后业务迅速恢复。
院领导从组织保障、措施保障着手,首先,医院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组织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讨论搬迁事宜。其次,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对内让职工了解和参与搬迁工作的进展与任务,对外向市民介绍新院的布局、设施、诊疗流程、交通等信息,便于今后就医。
医院所有临床与医技科室均通过反复讨论与修改,根据医院搬迁的时间、节点拟定、提交了科室方案,包括人、物转运的具体步骤。紧接着,院部与科室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反复整合、完善,力求方案最佳化,并明确每项工作责任到人,各负其责。
在各科预案中,保证患者安全为第一法则,医生护士与患者结对,每一位危重患者的转运均有医生护士各一位陪护。为使患者及家属放心,结对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点对点做好宣教告知,保证转运过程安全。
尽管不涉及患者的转运,但作为手术科室的“心脏”,麻醉科、手术室的搬迁同样重要,大到房间的布局,麻醉机监护仪的放置,搬迁期间新旧两院手术室的工作无缝衔接,以及随时迎接急诊手术的开展;小到任何一支抢救药品的摆放位置都安排到位。由于麻醉科情况特殊,仪器多且贵重,药品大都是麻醉药品和抢救药品,因此物品的搬迁都是医生直接参与。
在紧张地拟定、完善方案的同时,各科室已提前进入新院细查病区设施,管道的通畅、供气的安全、病床、橱柜、抢救器械、药品的准备,乃至病区清洁,事无巨细,均列入工作范围,以保证使用安全,搬迁前夜,护士将所有患者的信息及医嘱录入新系统。
为尽可能使新院门诊运行流程更规范便捷合理,新院模拟运行方案出台,临床与医技人员作为职工、行政人员假扮患者,多次模拟运行,走流程、主动寻找不尽合理之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信息化时代,信息通畅医院才能接诊,在保证老院信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搬迁前一个月信息科就开始新系统新HIS系统调试、服务器切换、数据库备份,新院机房服务器安装、门诊、病区所有电脑的安装,保证了新院信息系统的启动运作。
在临近搬迁的工作例会上,院长关中宪作搬迁工作专题动员:全院各级人员要把搬迁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将患者安全作为最高原则,认真准备,尽职尽责。全院职工要有大局意识,在搬迁过程中考虑周全,让患者和群众放心,让社会安心。
2月15日上午,患者转运正式开始。搬迁的科室有急诊、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胸泌尿外科、中医科、儿科、神经内科、骨外科。老医院的住院部大楼下,120救护车一路排开,等待现场指挥的指令。院长关中宪亲临现场指导协调,工作人员引导救护大队的担架员有序地进入搬迁病区,病区内整装待发的医务人员直接将患者从病床抬至担架车,妥当安置各路导管,携带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准备的急救药品,医生负责简易呼吸器操作,循序进入各自救护车直达新院。患者抵达新院后,由负责护送及接收的医务人员核对、交接患者,搬迁指挥组则结束一个病区清点一个病区,保证不遗漏患者。
由于搬迁计划变动,五官科有数个外出病人联系不上,病人在搬迁当日8点之前未到达医院,为了医院的整体搬迁计划及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眼科诊疗组长孙谦、邱元宏一直等到所有的病人全部到位,并安排私家车把病人送到新院眼科病房继续治疗。
有了2月15日的经验,16日的搬迁进展尽如人意。院长关中宪频繁往返于新老两院间,实地关心、指导搬迁及开诊情况,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搬迁、启用工作的顺利、安全。
此次搬迁共转病人520余人。新院启用当日挂号病人152人,收住院病人为44人。新院开展第一例手术为剖宫产,男婴重3200g,同时是我院第1例新生儿。次日新院挂号311人,收住院90人,运行状况平稳。由于准备到位,所有的患者得到了周到的诊治与良好的服务。
新院启用刚刚开始,磨合也在进行中,还会有不少困难问题产生,但良好的开端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与动力。相信兖州人民医院在已经翻开的新的篇章中,能够描绘出最美的画卷,为一方的百姓提供最优质满意的软硬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