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 “高水平医疗技术”就在百姓身边——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以探索创新促临床,助力高质量发展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4.02.06

开展前沿医疗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是公立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聚焦群众需求,鼓励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不断创新及拓展医疗服务领域,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力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发芽。医院也呈现出重点学科百卉含英、技术成果百花竞放的崭新局面,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精尖的治疗技术与服务。

 

关节外科:

3D打印技术助推精准医疗再发展

1.jpg

借东风、引资源、提能力。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将省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前沿思维和先进技术融合到医院的发展建设中,3D打印技术在该院的深入推广使用便是满足患者高质量诊疗需求的重要举措。

2023年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研发中心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应用基地揭牌启动,开启了医院学科建设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的新里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已得到初步应用,特别是在髋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中日益深入。”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赵新友介绍。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虚拟的影像变为实体模型,便于医生在术前实际演练,同时,术中使用的截骨导板也可以让手术操作更加精确,从而大幅缩短手术时间,产生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方法的新途径,这为相关科室带来了新的理念和高效工作模式。

尤其是在内置物材料方面,在关节外科,3D打印技术被广泛使用于个体化内置物置换与生物活性关节置换上。通过3D打印个体化骨科植入物,可以实现几何形态的完美匹配,理论上可保证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延长假体寿命。实现了骨科手术从“削足适履”到“量体裁衣”治疗模式的转变。

同时,科室还引进了先进的关节手术机器人,依托机器人智能化手术规划系统,对术中截骨量以及假体型号、安放位置等进行精确测量,不仅实现亚毫米级手术精度,还将手术时间缩短了一半。

“目前,关节外科已常规开展3D打印技术及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400余台次,并逐渐扩展到复杂关节重建手术,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就医体验。该技术是科室特色项目,在济宁市尚属于前列。”赵新友表示。

 

肿瘤血液科:

先进放疗技术紧跟医学前沿步伐

2.jpg

“高科技+高尖端医疗设备”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集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手段为一体的肿瘤综合诊治中心,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于2023年重新整合成立了肿瘤放疗中心,引进国内先进的直线加速器、大孔径CT等高端设备,以及磁共振定位床板、俯卧位定位板、腹部加压板、膀胱尿量检测彩超仪等放疗固定装置。新引进的瑞典Elekta Infinity医用高能直线加速器,被誉为“划时代的放疗肿瘤狙击手”,该设备具有治疗范围广、治疗技术全面、治疗速度快、治疗精度高等显著特点。某些病例甚至只需不到2分钟即可完成照射,舒适度相较传统设备更高。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约有40%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放疗根治。我们新引进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一款精确影像引导下的容积旋转调强直线加速器,它集数字化、高精度、高安全性、影像引导系统成像质量高且剂量极低等优点于一身,可全程掌控调整患者的治疗精度,能够像手术刀一样准确‘切掉’病变组织,并在极大程度上保护正常组织并降低放疗反应。”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吕杰介绍。

结合新引进的4D定位CT,可以使得放射治疗更加精准的呼吸门控技术也已经广泛使用,一大批高端设备的引进,使得中心无论是治疗速度还是操作便利性,都迈进区域前列。“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开展X刀技术,对于不能承受手术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可以明显提高总生存率,实现科室诊疗水平的新飞跃。”吕杰表示。

 

儿科:

支气管镜技术让治疗更贴心

3.jpg

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过程中,如何突出以患者为中心,从群众看病就医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着手,是努力打通看病就医“瓶颈”的重要因素。在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面对激增的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儿就诊需求,科室开展了“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在迅速改善患儿病情、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减少患儿外出就医的奔波劳累和经济负担。

“由于儿童支气管较成人细小,容易被痰液堵塞,患儿咳嗽力量不足,无法咳出痰液,引起呼吸困难,仅用传统药物及雾化治疗难以祛除痰液,时间一长不仅会延长病程,还会导致患儿产生慢阻肺等并发症。”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艳春介绍。在开展该项目的过程中,科室还结合医院学科优势,创新性地采取区域麻醉与静脉麻醉联合的方式,患儿一觉醒来即可完成治疗,进一步满足了患儿舒适化、无痛化医疗服务的需求。

2023年8月,科室还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2月龄婴儿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标志着医院儿科自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技术以来,在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同时,针对儿科呼吸道疾病诊疗过程中患儿主诉不清、症状类似、病种复杂且多重感染多发的情况,科室还联合医院检验科开展了呼吸道6项联合核酸检测,经过一次咽拭子检测,就可以找到患儿生病的“元凶”,大大减少了患儿检查和确诊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患者需求,我们目前派出多名医生在外进修学习小儿消化、内分泌等儿科亚专科技术,这些领域的疾病不仅随着检查手段的丰富越来越容易检出,孩子家长也非常关注。”刘艳春表示。

 

神经外科:

介入治疗赋能学科发展新方向

4.jpg

在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每一台手术无异于“刀尖上跳舞,悬崖上散步”,而介入技术的使用就像穿越生命禁区的一把“尖刀”,帮助他们不断挑战“禁区”,勇攀专业领域技术高峰。尤其是在2023年,不断吸收、学习前沿技术积累下的技术储备得到有效转化,为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优质医疗服务。

“过硬的医疗技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为例,这一年我们共独立开展180余例,其中不乏许多复杂性颅内动脉瘤。在以前,由于技术实力等方面制约,我们只能邀请省内外知名医院专家进行手术,但现在我们在该领域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救治经验和完善的筛查、诊疗体系。”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勇介绍。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往往是灾难性事件,其救治分秒必争,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30%左右的患者首次脑动脉瘤破裂就可能导致死亡,如果幸运存活,破裂导致的脑损伤也使得部分存活残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同时,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神经介入治疗是微创手术,不需开颅,只需在大腿根部进行穿刺,以血管为路,对病变血管进行治疗,其损伤相当小,术后患者恢复快。该项技术的熟练开展不仅标志着医院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再上新的一个台阶,也翻开了该院神经外科团队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将技术储备转化为科室学科建设发展的新动能,这是我们一直所努力的,除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目前我们还将注意力转移到颅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疑难神经外科疾病的介入治疗上,稳步追赶国内外先进水平,使得科室疑难手术常规做、特色技术熠熠闪光,有效赋能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李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