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护士节|党员护士坚守初心,用“党徽之光”温暖患者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1.05.11
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护理一线上,活跃着这样一些“天使”,他们除了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肩负着党员承诺、落实党员担当,让党徽在护理一线闪耀发光。他们不断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将党员与护士的身份融合,用青春奉献与闪光的品质诠释“先锋模范作用”的伟大含义。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第110个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医院不同岗位党员护士的初心,感受“天使”的温情和大爱。
产科二病区护士长路军:
党龄16年 护龄25年
用敬业书写平凡岗位中的不平凡
如果选择一个职业便坚持了一生,那么这个职业即使再平凡都会被赋予不一样的特殊意义。济医附院兖州院区产科二病区护士长路军,25年来一直坚守在护理岗位上,从满头青丝到华发渐生,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护理事业,用一点一滴的人文关怀温暖着患者的心,努力兑现着自己在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像前许下的庄重誓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党员的神圣使命。
奉献中实现价值
护航孕产生命线
“今天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感觉不舒服?”“月子期间一定要下床活动。”“你要忌油腻,口味尽可能要清淡”……产科是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新生命、新希望的科室,每天清晨7点,路军总是准时到岗,面带和蔼的笑容逐一巡查病房,详细询问孕产妇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从她们的各种主诉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相互间不仅建立起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还牵连着更多细腻的情感。
由于产科承担着迎接新生命的任务,其护理对象是孕产妇和新生儿,对科室的护理人员来说则需要更多的技巧与细心。为此,路军练就出了一双火眼金睛。曾有一位入院的高龄产妇历尽多重困难终于产下婴儿,在一次巡视病房过程中,路军注意到产妇心率过快,血压偏低,瞬间引起了她的警觉。“当时产妇体温正常,排除了感染的可能,但按压子宫时,暗红色血液慢慢从阴道里流了出来。”原来由于家属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产妇分娩后因精神过度紧张,引起宫缩乏力,从而导致产后出血,如不及时处理随时生命危险。事后,产妇家属找到路军再三表示感谢之情。
“分娩后的两个小时,产妇会转回病房。在我们这里,产后护理、新生儿监护和母乳喂养都至关重要。”路军坦言,产科护理工作需要细心及耐心,要时刻清醒的头脑容不得半点疏忽,对每位孕产妇均要详细了解她们的细微变化,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当护士责任心要强,有时多看几眼,多问几句,患者可能马上就不一样,不能放过任何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因素。”
路军认为,选择了护理便选择了奉献,也选择了执着的信念。护士是能让患者微笑的职业,只要患者有需要,她都会尽力去做。而对于产科工作来说,只要宝宝和产妇健康,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科室就是“我们家”
这里总能看到希望
在多年的产科护理工作中,路军已经记不清迎接过多少个小生命,护理过多少位产妇,参与过多少次抢救。作为一名护士,她一步一个脚印,刻苦钻研,练就了过硬的护理技术;作为一名党员,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秉承南丁格尔精神,让党员之花绽放在护理岗位上;作为一名护理工作管理者,她注重护理队伍建设,对人员做到用其所长、补其所短,鼓励学习专业新理念、新技术,并手把手带教,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倾囊相授给年轻护士,为大家搭建成长平台,奋力书写职业答卷。
科里的年轻护士常说:“无论何时何地,护士长对我们、对患者总是笑容款款、平易近人。她就是我们最知心的姐姐,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她都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参考的标准和学习的榜样。”下意识里,路军喜欢把科室称为“我们家”,作为这个“家”的“家长”,路军有一套自己的认识。“以前的护理模式以基础护理为主,而现在随着生活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模式是需要护士从生理、心理全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教会产妇母乳喂养、做好健康宣教也是科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外,我们的工作也需要患者的支持,我们是一个付出真心、相互支持的关系。”
“尽管压力山大,但我有用之不竭的热情,因为我喜欢产科,这里总能看到希望,工作中最大的‘福利’就是每天都能与一个个家庭分享喜悦。”路军坦言,从她正式成为一名护士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和命运交付给了护理事业,这也成为她一生的导航。
急诊科主管护师范国锋:
党龄11年 护龄10年
患者身边的“提灯男神”阳刚也柔情
今年是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科主管护师范国锋从事护理职业的第10个年头,在他心中“抢救一位患者,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只想全力以赴把一个个期望的眼神变成生命的奇迹。从急危重症专业的学生到一线抢救患者的男护,范国锋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党员的担当与护士的使命,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好“先头部队”
患者安全重于一切
如果把医院比作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就是这个战场上的“先头部队”。扛得了仪器,抬得了担架,拿得稳针头,这几句话可以说是急诊科护士的真实写照,对男护士范国锋来说,这些也是他日常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作为急诊科的一员,范国锋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竭尽所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尽快转入其他科室进行下一步治疗,抓住生的机会。“急诊科,有病人来了。”随着一声呼喊,范国锋快步走出科室,将患者抬下急救车。经医生检查后,帮患者打针、抽血、挂点滴……一切都有条不紊。作为一名党员护士,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他就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始终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10年来,范国锋已经习惯了急诊科工作节奏快、抢救压力大的情况,在一次次与死神的“拉锯战”中,他也变得越来越镇定。
在众多次抢救经历中,有一次让范国锋印象较为深刻。当时他刚值完大夜班正要准备下班时,医院的120急救车疾驰到急诊楼门口,车上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深度昏迷,不省人事。范国锋立即伸手触及患者颈动脉,发现无波动,意识丧失,凭借经验他在几秒钟就做出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判断,第一时间和医生进行现场急救,并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持续抢救,看着患者出现了窦性心律,他也感觉到了一线曙光,患者由于院前抢救及时得当,转入重症监护室救治后很快情况就稳定下来。这也更坚定了他对护士职业的坚守和对信仰的无悔追求。
“我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党员,患者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每当有需要,我就要投入紧张的‘生死时速’中去。”生死边缘、分秒必争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深深的烙在了范国锋的心里。
护理细致不输巾帼
选择了就会一直坚持
“男护士体力好,在工作上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转运患者、搬动仪器,女护士力气小比较吃力,我就能帮她们。”工作中,范国锋给患者打针换药、急症抢救的动作十分干净麻利,还常常向家属交代如何照顾患者,细心程度不亚于女护士。“水平高、专业精、态度好”,是患者对他众多评价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面对每日复杂多变的急重症与机动性的工作时间,让范国锋觉得极富挑战性。“我们不知道推开门,这个患者是什么病,根据他的组数及病情情况,我们要在第一时间调出相关病症的诊治流程。”他称,每类病症的治疗都有着固定流程,待准确判定患者病症后,头脑便会迅速开启搜索功能,快速闪现对应病症抢救流程。所以每一步的精准实施,都是后续抢救工作开展的保障,每一秒都显得弥足珍贵。
对于急诊的护士而言,不断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尤为重要。为此,学习与思考成了范国锋工作之余的必修课,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充实自己的知识面。一有时间,他便会翻看相关专业书籍或在网上进行内容搜索,有时还会在科室内部总结会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共性,去摸索发病原因,研究药物原理,为日后能更快发现患者患病原因,以便快速进行抢救。
“在急救工作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与死的较量,这里有危重患者亲属的呼喊、焦虑、无助,也有医务人员的汗水、拼搏和隐忍,还有着更多的温情和感动。”范国锋坚定地说,他热爱自己的职业,既然选择了就要勇于担当,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重症医学科护士郑楠:
党龄6年 护龄7年
坚强有力的“贴心暖男”用心守望生命
“始于细微,见于平凡。”28岁的郑楠是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重症监护一病区的一名男护士,也是科室里的“得力干将”。从事重症监护工作7年来,郑楠依然坚守内心最质朴的情怀:一切为了患者,并在党员护士双重身份的鞭策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重症监护室护士。用细心、耐心,安抚患者,用专业、严谨,救死扶伤,争当一名优秀的新时代护理工作者。
点点滴滴暖人心
丝丝缕缕见真情
换工作服、戴口罩、穿鞋套、消毒,这是进入重症监护室最基础的准备。没有普通病房的人来人往,满耳都是各种设备运转声,每一次“滴滴”声响起,值班护士都必须前去查看,没有险情才会稍稍放心。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生命体征,每一个小时观察尿量变化,每两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身……这个收住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加油站”里,郑楠步履匆匆地穿梭在各个病床间。
“每当看到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通过我们的抢救后,病情得到了缓解,精神状态慢慢转好,哪怕患者一个化验的一个小指标有所改善,都是我最大的喜悦。看到他们能吃饭了,有笑脸了,我就会觉得有很大的成就感。”郑楠说,重症医学科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患者的进食、翻身、清洗、吸痰和擦拭大小便等,均由护士帮助完成,所以这里的工作更为繁重琐碎些。
年纪九旬的黄爷爷是科室的“常客”,因为心肺功能不好,多次住院治疗。此次入院手术后,考虑到黄爷爷身体情况,科室专家决定尽快开始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接过任务,郑楠和科室同事为其制定了“坐-站-走”三部曲,每日定时陪着患者的在床边坐立,从一分钟、五分钟到十分钟,为站立行走打基础。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陪伴,终于盼到了黄爷爷能够独自下床行走。
“患者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家属也握住我们的手一直说‘谢谢’,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肯定,让我觉得再多的坚持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对护士这份职业的爱也愈发浓厚。”郑楠说。
坚守护理初心
践行青春使命
谈起与护理专业的缘分,郑楠颇有感慨。“我婶婶也在医院工作,从小我就听她讲医院里的故事。加上医院离家近,经常到医院找她,这里的一切我都非常熟悉,所以长大后到这里工作,再自然不过了。”高中毕业时,父母问郑楠想报考什么学校专业,他毫不犹豫地说医学院、护理专业。
身为党员,“奉献”是一种责任;身为护士,“付出”是一种习惯。在患者眼里,郑楠是一位细致耐心的好护士,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严谨勤奋、求精奉献的护理骨干。在郑楠看来,奉献、敬业,是作为一名护士的工作准则,也是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身要求。
“工作7年,我体验过太多患者面对病痛的无奈,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场景,我们面对的是生与死的舞台,虽然这个舞台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只要穿上这身护士服的时候,就要竭尽全力,这样才会不愧对患者对我的信任。”党旗下的誓言激励着郑楠坚守岗位,奉献中的快乐让他尽情实现自身价值。他始终把“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实践,时刻以满腔的诚意温暖身边的每位患者。
“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责任心。除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家庭式’护理,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创新,让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护理。”日常生活中,他总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很满,多次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给自己“充电”。郑楠坦言,单凭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精益求精掌握更多医学护理知识和前沿新理念、新技术,这样才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内分泌科护士长张园园:
党龄16年 护龄16年
抗糖路上,做患者的知心朋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从一名普通的内分泌科护士到护士长,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内分泌科护士长张园园在护理岗位上执著坚守了16个年头,也成为了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刚入党时的誓词犹在耳畔。她结合工作实际,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带领着护理团队与糖尿病患者相伴而行,并以患者亲身感受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护理品质。只求无愧于心,无愧社会轻唤的那声“白衣天使”。
以耐心换真心
她把患者当亲人
作为护理一线上的一名共产党员和护理团队的管理者,张园园更深知要比普通护士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她看来,党员的先进性首要的是体现在护理服务与技术上,这是护理工作者的使命,更是一名党员合格性的基本要求,所以她坚持像海绵一样努力吸取着知识,而这也让她更加懂得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阿姨,您的血糖偏高,以后要注意控制饮食……”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内,张园园经常耐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科普知识。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测7次血糖,她整日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面带微笑为每位患者测血糖,并认真询问患者三餐情况,引导患者合理饮食及运动,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内分泌科作为一个专科性强的科室,糖尿病患者比较多,想要稳定血糖、控制病情,规范化的管理和患者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对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进行综合干预,才能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改善生活质量。”
张园园一直记得自己早先曾照护过的一位80多岁的李奶奶,她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连续4个月进食差被收入科室治疗。由于患者是外地口音,陌生的环境下老人对医护人员十分抵触,一直拒绝进食。“老奶奶性子倔强,起初我们都拿她没办法。”面对这样的难题,身为护士长的张园园,主动走进患者的床前,耐心细致的开导解释,为患者翻身、更换被服。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老人逐渐打开心扉,三天后,老人张开嘴咽下了入院以来的第一口饭。
“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却很繁琐,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更要关注患者的内心,只有和患者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为患者量身打造更优质的服务。”张园园说,看到一张张痛苦的面容渐渐转为平和的笑脸,虽然每天留下的是疲惫,换来的却是身心的满足。对待患者就要真心、热心、以心换心,只有如此,患者才能真正理解医护人员。
勇于创新显担当
合格标准无止境
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护理工作者的职业操守。16年来,张园园把践行党员初心使命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用那一抹“天使白”,发挥着党员“硬核”力。
“糖尿病治疗除了药物之外,患者的自我管理、配合也是重要一环。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的执行力度不够,那么也会造成病情恶化。” 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家科学认知糖尿病,医院内分泌科抽调医生及护士组成工作小组,通过个案跟踪管理、电话回访、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低血糖知识、足部护理等自我管理,协助患者更好地执行治疗方案。身为小组的主力成员,张园园和护理团队同事负责全院各科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同时开设专家和专科护士讲座,开展糖尿病宣教工作,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护士都是女汉子,虽然工作压力大,也没时间陪家人,可我从来没想过离开。”谈及近期打算,张园园笑着说,如今的她,早已没有了从业初期的迷茫,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强大坚定的内心,想继续为群众生命健康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如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对张园园而言,尤其不能落下这重要的一课。“通过理论武装头脑,反过来也为我面对护理工作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她表示,自己会将学习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做一名合格的“天使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