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医者日夜坚守,用真诚护佑患者健康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0.08.19
身为医者,面前是责任,身后是患者,拿起手术刀就要心无旁骛,穿上白大褂就要救死扶伤。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六月酷暑,他们都始终如一,用坚守给予患者生的希望。在患者眼中,他们是战士、是天使、亦是“亲人”。在这个属于医师的专属节日,让我们走进济医附院兖州院区,了解医师背后的那些感人故事。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科医师周国帅
上班路上,他停车救人获赞无数
2020年3月14日早晨7:15,在兖州至济宁的327国道上,一名60岁左右的男子头流鲜血躺在路中央,情况危急。
正在上班途中的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科医生周国帅快速从后备箱拿出急救用品、套上急诊服,迅速上前施救,并用衣服护住伤者以防受凉。而后,拨通医院急诊内线,让同事赶来。
5分钟后救护车到达。周国帅顾不得停在一旁的私家车,跳上急救车陪护患者一路奔赴医院,送至急诊抢救室。直到联系上伤者家属后,他才悄悄回到工作岗位。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项少黎
孕35周,她仍带队值守发热门诊
一句“我是党员,我有经验”,让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项少黎怀孕35周亦带队值守发热门诊。
无数个日夜,与家的距离虽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年仅6岁的儿子便学会了以画寄情,画中两间房子被一堵墙间隔开,左边是笑脸相迎的娃娃,右边是身穿防护服正在救治患者的妈妈,六个大大的字体写着“妈妈平安回来”。而对于同院工作的丈夫,也只能与之隔窗而望,确认安康。
就这样,直至医院多次下达让其撤退的命令后,她才交接工作回家待产。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孟昭芝
退休即返聘,她50年坚守一线
自1971年毕业走上从医之路起,济医附院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孟昭芝便将一腔热忱挥洒在这片热土上,从青春芳华到退休返聘,68岁的她一干就是50年。科室从最初的2人到现在的24人,人员的变化,不变的是那份使命初心。
“很多病症是根据影像科诊断出来的。”深知肩上重担的她,工作中谨慎而细致。在科室人员紧张时,每逢主班独自操控机器时,她总会提前一天控制饮食,少吃不喝水,以此来减少第二天工作时去洗手间的频次。而问及原由,孟昭芝则坦言,是为了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时光荏苒,数十年来,她始终坚守一线,用仁爱、专业、执着诠释医者真谛。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张文海
用仁爱之心,温暖患者心
2020年1月23日傍晚的一通电话,让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张文海从急诊“转战”至区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穿上防护服,他和同事们每日一干就是8小时,只为看诊更多患者。
由于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从看诊到咽试纸检测,每一环节他都谨慎而细致。一日,一家三口因发热前来看诊,当张文海进行咽试纸检测时,三口之家中的父亲引发咳嗽,其口中唾液直喷张文海。他第一反应的不是自身安危,而是安慰处于愧疚的患者,“都会咳嗽,没事的,我一会去消毒就行了。”
从医18年,对他而言即使危险,但这是一名医生的份内职责。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检验科检验技师孔维红
十年苦练技术,愿为患者做更多
从济宁市2019年首届临床检验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到勇夺全省临床检验技能竞赛桂冠,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检验科检验技师孔维红用行动践行着“不做短板,不辱使命”的职业操守。在她心中,检验是个良心活,容不得丝毫差错。
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她更是苦练技术,力求采样、检测快速精准。“做血常规的患者一般一天可达到600多人,轮到我的也差不多有300多人。”每日,自她迈入科室的那刻起,她便如上劲的发条一刻不停。
自此,10年从医路她苦练技术,只为不辜负患者的那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