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心系患者,徐晓伟在急救中给予生命和健康应有的尊严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0.06.30
徐晓伟,中共党员,现任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党支部书记,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2012年获得济南大学在职医学硕士学位。从事急救工作以来,徐晓伟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每天医治患者和抗争病魔的过程中,她深刻意识到,和平年代里,医生是人们心中的白衣天使,当危机到来的时刻,医生更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以救死扶伤为天职
践行服务人民铮铮誓言
急救事业是个永无止境、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徐晓伟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就时刻提醒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救死扶伤的天职。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徐晓伟参加工作已有26个年头,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犹在耳边,她也早已从当初那个初谙世事的青年蜕变成一名对医护工作有着浓厚的感情的“老”医生了。多年的临床工作让她深深体会到: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尊重生命、维护健康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危难时刻彰显党性光辉,徐晓伟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将遏制疫情扩散的责任扛在肩上,把保卫人民健康的使命放在心头,坚持“患者安危,责任比天;家国情怀,铭记心间”,带领党支部全体党员、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连续奋战,以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扎实做好预检分诊、留观、应急隔离等各项工作,同时不折不扣完成急诊抢救、急诊ICU等各项任务,用六十多天无休的坚持守候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坚强防线,服务好全院防疫工作大局,践行着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
20多天持续抢救治疗
患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多年前,一位北京客人回兖州探亲,感觉心里有点发紧不舒服,就顺便来急救中心想做个检查。徐晓伟在向他询问完病症及病史后,他不慌不忙地说:“我只是刚才心里有点不舒服,其实也没什么病,就是来做个例行检查。”但看他面色苍白,脸冒虚汗,结合既往有糖尿病史,徐晓伟立刻怀疑是否并发了心脏病变。怕病人担心, 徐晓伟安慰他说:“别着急,我们只是给你做个心电图的常规检查。”心电图的结果证明了她的判断,这位病人有明显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徐晓伟立刻将他安排进了ICU,并迅速组织护士准备给他进行溶栓抢救。就在溶栓的过程中,这位患者还在不住抱怨说:“我没有病,你们这样做也太小题大作了。”谁知话音还未落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突发室颤,心脏骤停。在这危急时刻,徐晓伟稍稍平复了一下略显紧张的心情,立刻组织人员对患者展开了紧急抢救,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床旁起搏器起搏……
抢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徐晓伟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因为她知道这是在和时间赛跑,在与死神夺命。经过一小时的抢救,患者恢复心跳,但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其间先后聘请了北京及省立医院专家来院会诊,专家一致肯定了徐晓伟的抢救和治疗方案。
经过20多天的持续抢救治疗,患者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准备返京继续康复治疗,临行前,患者家属哽咽着对徐晓伟说:“一句简单的'谢谢'已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作为患者的家属,能遇到您这样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真是我们不幸中的万幸!”
“仁心仁爱”
尽全力为患者解困
徐晓伟时常说起一位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她说,医务工作者在治疗、治愈疾病的同时更要去帮助和安慰患者的职责,同时也是医院急救中心全体医务人员的医治病人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她们一直奉行“先救命、后交钱”的宗旨。
一年夏天,有一位重度中暑的老人晕倒在大街上,好心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医院派出急救车将患者拉到医院,面对着这个深度昏迷、呼吸微弱、危在旦夕的老人,身边没有任何亲人, 徐晓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老人安排在ICU进行抢救,输液、心电监护、吸氧、导尿、物理降温。随后,科里又自费买来了毛巾、脸盆等用品,为老人擦洗身上的污物。经过一天一夜忙碌,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清醒过来,这时大家才通过民警协助找到了他的家人,在即将出院的时候,这位质朴的老人紧紧地握着徐晓伟的手,嘴里不住的重复着“谢谢,太谢谢你们了。”
在徐晓伟的带领下,近年来,急诊医学科每年接诊患者36000余人次,抢救2000余人次,急诊手术500余例,其中危重病人1000余人次,ICU床位使用率100%。医院院前急救被济宁市卫健委评为“五星级急救站”称号,急诊医学科被评为济宁市重点科室。徐晓伟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济宁市急救工作先进个人、文明服务标兵、应急工作先进个人,兖州区五一劳动者奖章、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就是对徐晓伟和她的团队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的认可和褒奖。
把对患者的照料
当作一种责任
多年的一线急救工作给了徐晓伟很大的启示:要让行为成为一种自觉,没有一颗爱心就做不好医务工作,更不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比如对病人的护理,给危重病人多擦洗少擦洗一遍身子没人知道,床单按不按规定更换也没人在意,这都得靠个人自觉。在徐晓伟的熏染下,她的团队已经把对别人的爱心变成了一种习惯,把对患者的悉心照料当成了一种责任。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徐晓伟始终谨记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全力救助病人这一从医法则,作为一名党员,她承诺永不存私心杂念,以高尚的个人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来誓死捍卫生命和健康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