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母女“白衣天使”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0.05.09
她们,日复一日,不停地行走在病房和患者之间,关注着患者的康复;她们,用温暖的话语弱化了患者的疼痛感,用亲切的微笑温暖了患者家属的心;她们把爱心和关怀用于患者身上,无私的奉献感动着患者!
5月12日,第109个护士节,属于“白衣天使”的节日悄然而至。在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退休医生、护士和女儿从事护士职业的心路历程,致敬天下白衣战士。
蔺延丽/居莹莹:母女护士演绎天使梦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肾内泌尿外护士长居莹莹自记事起,对妈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忙碌。
“大概四五岁开始,我就经常独自一个人在家,开个电视就可以看一天。”居莹莹介绍,从上小学起,她便学会帮家里分担家务,7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做饭。小时候一直很好奇,妈妈为什么这么忙,直到长大后,同样当了一名护士,才真正懂得妈妈的辛苦,是为了守护病人的健康。
蔺延丽退休前在临床一线奋战了39年。居莹莹刚进医院工作时,虽然没有与妈妈同科室,但母女俩还是在生活中经常交流工作经验。如今,居莹莹也已从事护理工作15年了,每次看到病人经过精心护理病情好转时,她内心都会感到欣慰。
“妈妈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很神圣伟大的。”提起最初入行的初心,居莹莹娓娓道出儿时的记忆。受妈妈的影响,居莹莹从小心中就有个白衣天使梦。
“对患者要有关爱和同情的心,多沟通,多包容,多换位思考。”居莹莹介绍,自己所在科室都是慢性病患者,得病久了多少会有情绪,家属也多有埋怨,对于患者,不仅要做好相关治疗,更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因为妈妈也是护士,所以我们母女相处的时候,很容易相互体谅。”居莹莹说,“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只要跟妈妈说,都能得到妈妈的理解和支持,我觉得很幸福。”
姜和兰/魏妍:平凡的点滴中体现伟大
从最开始的圆梦初心,到现在深知医者的责任担当,已从事15年护理工作的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魏妍对护士这份职业的真正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我们科室开展的第一例肺康复的患者,当时这个病人来我们科室时病情非常重,插管,上呼吸机,直到患者慢慢意识恢复。为了让病人尽快康复,尽早转出ICU,我们对病人进行肺康复锻炼,仅用了4天,病人就拔管了,而且能用助行器行走了,当时感觉很有成就感,觉得干这个工作没有白干。”魏妍介绍,没工作之前认为护士应该是做些简单的工作,打针、发药,上了班才发现和想的完全不一样,你会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好沟通的,醉酒的,抑郁的,也有不理解我们工作的,等等。到了临床以后,发现责任感更重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加重病人的痛苦。
姜和兰退休前在临床一线奋战了37年。姜和兰认为,现在的护士工作不像多年前那样只是普通的遵医行为,如今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学会和病人沟通,配合医生做好治疗。
“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生命不能重来。”为此,姜和兰时常敲打女儿,“工作中要认真细心,一进入工作状态就要集中精力,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魏妍谨记在心,始终用心工作。
王以荣/张锦:亦师亦友,母女共学前沿知识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心内科护士张锦今年32岁了,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张锦介绍,工作后切身感受到了医护工作的不易,也深深体会到了母亲从医多年来走过的路,除了理解之外,更多的是敬佩。
“医生这份职业是三班倒和各种忙碌,所以小时候母亲上夜班总是很晚才回家,陪伴自己的时间屈指可数,但常常听到母亲讲医院里救治病患的温情故事。”受母亲耳濡目染的影响,张锦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护理专业,2010年正式成为一名护理人员。
在张锦看来,母亲的价值观深深地感染着自己。“母亲将职业赋予的坚韧和果敢,为我们撑起一片天地,她也用最厚重的母爱维系着我们的小家,为我的人生领航。”
“在工作上,妈妈对自己严格,对我也严格。”张锦介绍,母亲王以荣退休前在临床一线奋战了40多年,荣获多项奖章及荣誉,2003年被授予“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在护理工作中母亲经常用‘坚守、坚持、成长’这几个词来鼓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