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专家和技术双下沉,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消化内科添“新翼”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0.04.22

自今年1月份起,济医附院兖州院区(以下简称兖州院区)与济医附院消化内科开展全面合作,聘请了济医附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肝病诊疗中心主任王一波与济医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恒深入科室进行指导,通过加强科室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开展新技术等方式,在提升现有团队诊疗水平的同时,不断向高端诊疗项目延伸,使当地群众不出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输血”与“造血”并重

科学布局学科建设助发展

18日一早,在兖州院区消化内科病房内,王一波与何恒从疑难病症患者病情交流到实地查房,逐项推进,一旁的兖州院区医护人员在侧学习,实时进行记录。

20201月份起,兖州院区消化内科与济医附院消化内科开展全面合作,王一波与何恒被聘为兖州院区消化内科主任和副主任,定期来院深入科室进行全面指导。“要想提高医院消化内科整体能力与影响力,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王一波介绍,为实现发力“输血”、着力“造血”的目标,从科室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到技术提升,他们都进行了细致规划与布局。

在学科建设上,首先在现有科室发展基础上,明确了亚专科与专病诊疗的发展方向,并通过细化分工、专项培养的方式,设置成立了内镜早癌治疗组、超声内镜检查组、ERCP治疗组等多个诊疗小组,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培养,逐步建立科学、专业的诊疗团队与良好科风。同时加强科室人才培养,在带教的基础上,对诊疗组每组成员进行深层次专项培训。通过学术交流与拟选有基础的骨干力量进行国内、省内培训的方式,逐项拔高、拓展视野,提高消化内科整体诊治水平。

延伸诊疗服务再提速

微创内镜化解病痛

“自从王主任与何主任来到之后,诊疗服务广泛了。”作为兖州院区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的许清华,对科室的点滴变化都看在眼里。医院消化内科包括消化病房及胃镜室两个部分,之前主要提供包括消化内科急危重症、常见多发病的诊治,无痛胃肠镜检查、胃肠镜下息肉切除、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放置等诊疗服务。而自1月份起,已逐步开展包括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及治疗术(ERCP)等多项新的内镜诊疗技术,填补医院空白。

“以消化道早癌为例,之前科室仅能做早癌筛查,但现在已可以完成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我们第一例诊疗的食管早癌患者,恢复良好,已经出院。”许清华称,消化道肿瘤早期最大的特点是癌病灶比较局限,转移机会小,内镜治疗效果好,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实现根治。

“‘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消化道早癌防治的关键。”何恒看来,发现一例早癌,就是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他说,早期消化道肿瘤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浅层,可以通过在内镜黏膜下剥离的方法完整切除,在不伤害消化道生理结构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完整切除,风险较小,且恢复周期较快。

4个月来,兖州院区消化内科已完成上述新引入的治疗操作15例。

“植入”优质医疗资源

让群众家门口就能享受好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是想尽可能地将先进的消化道四级手术技术留在这里。”王一波称,所谓四级手术,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而ESDERCP等技术,正是高难度的微创手术之一。她会将自己擅长的诊疗技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兖州院区消化内科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医疗队伍。

而谈及微创手术的优势,王一波表示,例如针对消化道早癌及粘膜下肿瘤目前多采用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胆总管结石通过内镜下ERCP取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通过内镜下硬化及套扎等微创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无痛、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且可以反复检查、追踪,发现微小病变,免除了开胸、开腹手术和器官切除的痛苦。治疗后,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带来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据了解,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消化内科共有床位51张,内镜室目前有独立操作室多间,拥有包括奥林巴斯290内镜系统在内的先进内镜设备,年诊断治疗人次在11000人次左右。未来,在济医附院消化内科专家的帮扶下,兖州院区消化内科将会以更专业的医疗技术、更先进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