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兖州首位国际造口治疗师陈秀霞:不惧脏累守护生命尊严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0.03.17

4年前,经过外派培训学习、实践和层层考核,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护士陈秀霞取得国际造口治疗师(ET)资质,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兖州唯一的ET。经由她,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一个又一个患者重拾信心。她说,成为一名造口师,意味面临着挑战。

随着直肠癌、膀胱癌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一些患者不得不将膀胱等器官切除,在腹部外加造口袋来排泄,这类病人被称为造口病人。造口会终身伴随患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有异味,还易引发并发症。

陈秀霞学成归来后,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成立了兖州首家伤口造口专家门诊,她每周三、周天全天坐诊,为造口患者、褥疮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伤口、造口专业护理,灌洗带有异味的造口,处理溃烂的组织。

“成为一名造口师,意味着每天要面临新的挑战!”对陈秀霞来说,这种挑战不仅仅是体力的劳累,更多的是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每天与常人不能忍受的屎尿、脓血、腐肉打交道, 常遇到摘下造口袋粪液就冒不停的病人,一次要用掉一大袋纸巾。有的患者不知道最好空腹更换造口袋,回肠造口术后,一直出大便,换完药指甲里都是大便,心里也会膈应好久,“但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就是要接纳病人,再脏再臭,也决不能表现出一点点嫌弃。”

2020年元旦,张大爷在女儿陪同下来到门诊。当装满粪便的造口袋被取下来的那一刻,一股恶臭弥漫全屋,即使是戴着口罩难以忍受。但陈秀霞面色从容,开始处理造口,先用清水棉球将造口周围仔细擦拭,再用棉球擦干后,撒上造口粉,喷上皮肤保护膜,再涂上防漏膏,最后将新的造口袋安好。“从头到尾,陈护士一点嫌弃的表情都没有,我们这些做儿女的都做不到这份儿上……”患者女儿为表示感谢,微信转了2000元红包,被陈秀霞婉言拒收。

因张大爷情况较严重、体质很差,女儿恳请陈秀霞上门护理。恰好赶上当日陈秀霞休息,考虑到患者难处,请示医院获得批准后,她立刻从曲阜家中赶回兖州,先到医院取了工具,提前为患者办理相关手续后,赶到了患者家。考虑到张大爷年纪大无法自己换袋,换完药后陈秀霞仔细教会患者女儿造口的护理技巧。患者女儿根据发票转了正好的敷料钱,但是令陈秀霞没想到的上,一上车家属又硬塞给她一张购物卡,“您就收下吧,实在不知道怎么感谢了。”“那不行,这是原则问题。”陈秀霞趁家属不注意从车窗扔了下去。 后来,陈秀霞通过微信对患者女儿进行护理指导。不久张大爷的粘膜分离痊愈了,精神头也好了,家属还给她发来了大爷照片。看着大爷满面笑容,陈秀霞特别开心,“用我所学的技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我感到特别满足。”

很多患者接受造口手术后,需要面对陌生造口带来的问题,如皮肤破溃、频繁渗透等,这往往让患者手足无措,有的患者被造口伤口折磨得悲观绝望。

肝胆胃肠外科病房,一名80多岁身患胰腺癌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大便失禁,肛周随时有大便流出,陈秀霞弓着腰为患者清洁肛周皮肤,并每隔一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如果不是这位护士,我可能没有信心再坚持下去。她总是笑着跟我说没关系。这份力量甚至胜过了家人。”患者提到陈秀霞就哽咽不已。

“护理技能只是造口师工作的一半,另一半是对病人的心理支持。造口人最难的是走出自卑,融入社会。看外表,他们和常人无异,用了造口袋,也闻不到任何异味,但很多人就是过不了自己这关。”心理支持,多半是春风化雨。陈秀霞一边动手,嘴里不停重复着“不要紧”“挺好的”这类积极的词语。处理完了,她会微笑着告诉病人和家属,“别人一点都看不出来”。

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陈秀霞经常下班后转全院病房,追踪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皮肤,让患者和家属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日常护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对于科室遇到的皮肤或造口问题,除了微信指导,她下班后都会跑过去看一眼,从规范造口护理的流程、造口定位、术后观察、与病人交流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

“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是造口师的价值所在。能为千万患者解决病痛,看到患者变得积极乐观,我也感受到了个人价值。” 陈秀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