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这次,换我们“90后”来保护你!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0.03.05
2003 年非典时“90后”还只是被保护的孩子们,如今面对严峻的疫情,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90后”们毅然汇入抗疫大军之中,他们用热心、爱心、责任心坚守在医院防疫各个岗位,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赤诚重新定义“90后”。这些一直被当作孩子的“90后”,早已长成了“大人模样”。
冲在最前面,不怕,也不能怕
“小伙子,我见过你,前两天是你在门口帮我测的体温,辛苦了孩子。”忙碌了一天,换下工作服的任昊正准备下班,被一名老年患者认了出来,突如其来的感谢让任昊不由得心里一暖。抗疫期间,这个1999年的小伙子没有丝毫犹豫便加入到了医院值守的工作中,在医院南门逐一测量体温,询问车主近期行踪……“工作虽小,但却是排查风险保护大家的第一道防线,我要站好这班岗。”连续20多天,每天都要12小时的值守。
半个多月前,值夜班的任昊第一次遇到了发热患者,患者情绪十分焦躁,任昊立即上前安抚,陪伴着她做完相应的检查。在结果没出来之前,谁都不能保证是否是新冠肺炎患者,当问及任昊当时是否害怕时,他坦言:“总归是有人要去的,这也是我应该做的,我不怕,也不能怕。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在这非常时期就应该冲在最前面,尽自己的一份力,发自己的一份光。”
每天步行两万步,用所学去保护别人
“大姨,您这就是普通的发热,打几天针就好啦,不用担心。”拉着患者的手,张文姝在患者的耳边大声地说到,得到肯定后,患者焦虑的心情舒缓了很多。张文姝所在的病区收治的是没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需要隔离观察,这其中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听力不太好,张文姝总会弯下腰提高音量与患者交流,久而久之,声音都有些沙哑。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高强度的工作让张文姝脚不沾地,每天微信步数都在2万步左右。
“文姝是个肯吃苦的孩子,当时科室发起请战书时,她第一个申请的,跟我说她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去一线。”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二区护士长唐茜说。张文姝的舅舅是一名医生,在舅舅的耳濡目染下,张文姝从医的信念就在心中萌芽,“非典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是被保护的群体,现在我是一名护士了,我要用我所学去保护别人了。”
家近在咫尺,却不敢与孩子相见
自疫情开始,面对工作强度的增加和复杂病症的排查,身处急诊医学科的“90”后医疗人员神童从未退缩过,从坐诊发热门诊到参与急诊一线抢救,对待患者她总是耐心而专业。但对于家人,她却满心愧疚。
“我已经快一个月没有见过孩子了。”从未与孩子长期分离过的神童,谈及不到三岁的孩子,几度哽咽,强忍着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神童说,由于自己与老公长期在一线工作,担心会给家人带来风险的两人,从2月5日便搬到了毛坯新房里“自行隔离”,即使为父母送菜也只是默默放于门口,不敢进门。
家近在咫尺,却不能与家人相见,虽不知分离为何意的孩子,在时间的转瞬间,也懂得了思念为何物。时常打电话用稚嫩的声音问道:“妈妈,你们什么时候能把病毒大魔鬼打跑?我想你了。”而电话这头,神童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心中也有了更深的期望,“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吧,我们好想回家。”
分秒必争,在急救一线努力奔跑
机动性强、危险性高、与时间赛跑,是多数人对急诊院前急救的认识。对于急诊岗位的“90”后周国帅来说,他看到更多的是抢救病患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救治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深知急救重任,除去平日24小时的值班,下班后的周国帅还会主动去到急诊科帮助护理病患,了解更多病症。
日常工作期间,他努力奋进。疫情当前,身为党员的他更是主动冲锋在前。在一次转移病患时,他与同事身穿防护服进行工作,即使是在等待的情况下,亦不愿脱下防护服休息,近7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去洗手间,只为病患不多等一秒钟。
“现在一些老年人身体不舒服,在家不方便出来就诊,只能由我们现场进行救治。”面对工作量的激增,周国帅说除病患救治外,急救车的消毒等防护措施也未曾松懈过,每辆返回的车辆都会进行半小时的紫外线全面消毒,保障病患安全。
乐观仔细,守牢第一道防线
24日上午,突如其来的大雨让车辆的雨刷加快了摆动的频率,但却没有让正在医院西门值守的田元有丝毫地动作迟缓,“麻烦看一下您的工作证和身份证。”“14天内您有没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任雨水滴落打身,这个1997年的小姑娘却未少询问一句。
从大年初二到现在,从科室护理到门口排查进出人员,从医院大门到高速路口值守,2月24日这一天对于她来说,已不知是值守的第几天。“科室值班是8小时,门口值班是12个小时。”面对工作时间的增加,田元说,曾担心时间漫长,但没想到时间过得如此快。
“院门口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所以一定要排查仔细仔细再仔细。”在她心里,每仔细排查一个人,就是为院内的人员增加一份安全保障。如若遇到情绪激动、不理解的人员时,她亦会耐心解释获得谅解。
入春的风依旧刺骨,吹得人不禁打个寒颤。但却没有吹散田元的工作热情,问及长期在外值守对田元的影响,她却笑着说道,“西门见太阳早点,南门见太阳晚点,高速上风大。”
用心医治每位病患,尽自己的一份力
虽面露憔悴,但活力十足,是正在值班的高芃给人的第一印象。“夜班一般是24小时,从早上7:30到次日的7:30。”24日上午9:30,虽已到下班时间,她却依旧忙碌着,直至11时,她才放心休息一下。
由于所医治的皆为昏迷、意识不清醒的患者,每天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实时查看患者生命体征、悉心护理病患、随时抢救便成为了高芃每日必做的事情,其中的辛苦更不言而喻。
“这里医疗的病种比较多,作为医生,我想多发挥一些自己的力量。”高芃说,虽然重症的工作比较辛苦,但每当看到病患从“鬼门关”拉回来时,内心的精神鼓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看着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高芃的心中更是倍感欣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心救治每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