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70后、80后、90后 不同的年纪,同样的期许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0.02.25
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阵地,在这里,看似柔弱的护士们亦勇往直前、逆流而上。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无论是稳妥奋进的“70”后护士长,还是中流砥柱“80”后护理骨干,甚至入职不久的“90”后轻护士,所有“护理人”都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始终坚守在各个岗位。
冬已尽,春可期。这群可爱的护士们坚信,最冷冽的寒冬过后,很快将迎来繁花似锦!
细致入微的70后
常杰是儿科二区护士长,或许是因为常年和孩子们打交道,70后的她比年轻者身上多了些许淡然与温和,更多的是对患儿的体恤和对家长的感同身受。
“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本来是不敢来医院的,但是孩子生病发烧实在是拖不得。”办理入院后,患儿的妈妈还一直忐忑不安,但到了病区却安下心来。“进入要先测量体温,登记身份信息,反复询问旅居史,然后指导正确配戴口罩,一再叮嘱勤洗手。虽然麻烦但是却感觉踏实了。”
给发热患儿安排单间,固定一名责任护士治疗护理,病室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半小时;限制并固定陪护,每次进病区均核对身份,监测体温……常杰的这些举措无疑是家长们的定心丸。“小患儿是个特殊群体,对陪护的管理宣教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有时也会碰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家长,护士们也受了很多委曲,但大家都知道疫情当前,这些都不算什么。”
疫情导致学校开学推迟,有些学龄孩子需要上网课。常杰就尽量安排这些孩子们在单独病房,创造安静的空间满足孩子的求学需求。
“我们都是这场战疫中的一员,把好自己这一关,就是为一线的同志守住阵地了。”常杰说,“我孩子已经上大学了,我也已经和家人都沟通好了,只要疫情需要,我随时都可以上一线。”
勇敢战斗的80后
唐茜是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二区护士长,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带领护士们整装上阵,没有丝毫犹豫地加入了抗击疫情的工作之中。而就在几天前,她还是一名因乙型流感而高烧40度的患者,头疼欲裂、站都站不稳。
“病倒了治病,病好再上阵。我是护士长,有我在,我的兄弟姐妹们会安心。我要抗得起一个80后的担子,为国家为社会为医院挺起自己的脊梁。”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作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点科室,唐茜感到肩头的担子格外的重。全力协助医生做好病员筛查,保护好科室里的每一位同事,每走一步她都如履薄冰。
唐茜一丝不苟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事们。同为80后的张丽君,在为70岁普通发热女患者留取咽试子标本时,患者忍不住打喷嚏,飞沫溅到手上和脸上,但是她淡定地更换了咽试子试管,重新为病人留取后才去清理自己面部和手上残留的飞沫。
“还有巩莉,更是置患者安危于自身安全之上。”唐茜对这位80后战友由衷地赞叹不已。“一位卧床患者排便困难,她主动带上乳胶手套为其抠出大便。事后患者家属万分感谢时,巩莉一直说,这是她应该做的,老人家心功能不好,用力排便对心脏不好。”
科室每天面对各种因呼吸道疾病而入院的病人,没有人知道哪个就会是疫源。“大家都会害怕,可害怕绝不等于退缩。科里的每位姐妹都没有喊过累,没有任何人请过假,反而是紧急情况都主动到岗,这给了我战胜疫情莫大的信心。”但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唐茜慷慨而激昂地说:“我们80后都是勇敢的战士,黄沙百战穿银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敢于担当的90后
2月7日下午接到医院通知,8日下午到呼吸三病区上通夜。“接到通知后没有问什么,也没有想太多,疫情当前,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我只想在一线出一份力。”颜晓楠说。
妈妈知道女儿要去发热病区上班时,眉眼中的担心掩饰不住,但是拗不过女儿的坚持,只能一遍遍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
“刚开始内心也有些许焦虑和茫然,到后来越来越充满信心和笃定。”许多发热患者入院体温升高可能反反复复,加之进出病区不随意,心情难免会很压抑,颜晓楠会尽量温柔地告诉患者,坚持一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位老大爷好转出院时说,“看到你们每天都面带微笑,我的心情也不知不觉跟着好起来,没想到住了几天就好了,太感激你们了。”
颜晓楠感慨,虽然疫情很残酷,所有的医护人员更要有温度,去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给他们关心和鼓励。
“抗击疫情,正是需要我们医务人员的时候,如今我们90后已经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国家有需要,我们不退缩,作为年轻人,就该冲锋在一线,不辱使命。”颜晓楠为90后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