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感谢信的背后,是他们辛劳的付出!贴心服务获患者点赞!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17.01.20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信件仿佛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宣教科档案柜里,却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一摞亲笔感谢信,这都是患者写给医务人员的感谢信,每一张薄薄的纸笺,都承载着他们浓浓的感激之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正是医护人员一句体恤的话语,一个温和的眼神,与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的沟通,感动了遭受疾病困扰的他们,使医患矛盾消弭于无形,达成良好的互信与互动。
医院党政办公室收到了厚厚一摞感谢信。
24小时不关机,一个电话就解疑惑
11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党政办公室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感谢,今年61岁的石洪娥老两口从泗庄村打车来到医院,他们是专程为乳甲外科的主治医师李东进来的,石洪娥含泪讲述了李东进多次无私帮助自己的故事。
“我们老两口都不会写字,只能特地来一趟,就是为了感谢李大夫对我的照顾。”半年前,石洪娥脖子上的甲状腺肿块已经长到了拳头大小,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于是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检查。“一查是甲状腺癌,已经部分转移了。”因为甲状腺手术麻烦复杂,难度较高,很多医院都不愿意揽这“瓷器活儿”,所以石洪娥被推荐去上级医院治疗,由于子女都在外务工,跑那么远做手术,对老两口来说太困难了,病情就这样一直拖着。
在亲戚的推荐下,石洪娥来到了济医附院兖州院区,乳甲外科主治医师李东进接待了他们,得知老两口的情况后,李东进医生决定为石洪娥进行手术。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用时3个小时,终于完成了对石洪娥甲状腺肿块的剥离。
住院一个星期后,石洪娥身体情况好转,出院时,李东进特地将电话留给了她,如果遇到服药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询问。“刚开始也担心会打扰到他,但第一次提出问题时,李医生很快就回复了。久而久之,就把李医生当成亲人朋友一样,有问题必问了,他一点都不嫌我麻烦,即便他在手术台上没接电话,下了手术一定是第一时间回过来。”石洪娥说,李医生的耐心解答,让自己康复更有信心了。
这里的医生护士,比亲生儿女还要亲
“血液净化室医护人员:你们好!你们辛苦了!在患者眼里,你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先进集体。你们对患者像春天般的温暖,有求必应,百叫不烦,送水送饭,任劳任怨。你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的感动着我们的心……”在这一摞厚厚的感谢信中,一沓红线的信纸特别引人注意,他的字迹也许并没有那么工整,但是整整5页的文字承载的是他浓浓感激之情,这是67岁的尿毒症患者赵玉华写来的感谢信。
赵玉华是一名尿毒症患者,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做透析已经有4年了,在这4年的时间里,他得到了医生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见证了他们对工作勤恳努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护士长右手骨折了,还坚持在岗位上;有的患者内瘘管不好用,造成水肿,武春菊护士连续几个小时给他按摩;刘承敏护士孩子生病住院,她都是坚持病人血透完再去照看孩子……”说起这些感人瞬间,赵玉华记忆犹新,满满都是感动。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院体贴入微的护理温暖了赵玉华的心。针对患者既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血液净化室护理医护人员定期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他们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当代医护的职业操守,“我被工作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热忱、精心的服务而深深感动,他们每个人对待患者和蔼可亲,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温和耐心地同病人进行交谈,治疗方式也解释得详细到位,让我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血液净化室护士长孔令芹说,“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他们身边,其实我们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患者康复,我们就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