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抬头晕、低头晕、起床晕?除了颈椎病,还要警惕这种病
栏目:健康科普
日期:2024.02.20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有过“头晕”的经历,有的人是快要晕倒的晕,有的人是头皮发紧的晕,有的人是天旋地动的晕,不管是哪种晕都给生活带来了痛苦和困扰。
如果每次头晕都是在体位或头位改变时出现,比如抬头、低头、起床时,持续时间较短,很有可能是“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很多人出现头晕的情况,第一反应是颈椎出了问题,或者是疲劳需要休息,更或者是贫血,很少有人会怀疑到平时很少听到的“耳石症”上面,因此耳石症的误诊率相对较高。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耳石症的相关知识吧!
耳石症是怎么回事?
耳石,是指附着于内耳前庭器官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因形状像石头,故称为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如何区分耳石症和颈椎病?
01 症状比较
有些颈性眩晕患者颈部局部症状不明显,但仔细检查还是会有局部的压痛,而耳石症则没有颈局部的症状。
在诱发体位下,颈性眩晕的眩晕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为数分钟,甚至更长。耳石症的眩晕症状则一般会在1分钟内缓解。
颈性眩晕的诱发体位通常为坐位、颈部旋转或屈伸等颈部活动体位。耳石症的诱发体位则一 般为卧床时的起躺、翻身时明显。
02 眼震
在头部活动时,为了维持视觉稳定,眼球也会随之协调运动,这种头眼协调主要由前庭半规管来完成。当一侧半规管受到耳石剌激时,眼震就会出现。
03变位试验
此法一般用于后半规管耳石症检查。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一侧前庭神经时,医生将患者头旋转至检查侧45°,然后协助患者快速躺下并保持20-30°颈部后伸位,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眼震。在出现眼震以前会有5-20秒的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一般会在60秒内消除。后半规管耳石症眼震类型为扭转型眼震,眼震方向指向患侧。
04滚转试验
此法一般用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检查。患者仰卧,头转向一侧,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眼震。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的眼震类型一般为水平眼震,眼震方向指向患侧。
颈椎病病因复杂,具体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影像检查
耳石症的治疗与康复
观察:对于不能或者不愿进行耳石复位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因为部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可以自愈。注意需要遵医嘱进行医学观察,不可自行观察。
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耳石症常见有效的方法。大部分的耳石症患者能通过手法复位康复。手法复位不适合有颈椎病的患者,以免发生颈椎错位导致严重后果。
药物治疗:可缓解呕吐头晕的症状,年龄较大的患者还需要服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来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确诊的耳石症患者,经过反复耳石复位治疗仍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康复训练:
凝视训练
患者取坐位,头部不动,手臂前伸,目光与手指齐平,上下摆动手臂(幅度约45°),眼睛跟随手臂转动;
患者取坐位,手臂平放在桌面上,头部上下左右转动,眼睛看向手指。
姿势训练
患者先双脚并拢站立,然后一只脚尖对着另一只脚跟站立,最后单脚站立;绕支撑点转圈、 走楼梯、上斜坡,在走路时可转动头部,并反复睁眼、闭眼。
位置训练
患者取坐位,弯腰向前使双手触摸地面,放松恢复坐位,再次弯腰时将头部转向一侧;平卧位坐起,起身过程中向左右两侧转头;平卧位翻身,训练过程中交替睁眼、闭眼。
特别提示:躺着看电视、玩手机时间长了可能诱发“耳石症”,此外要保证充足睡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一定要按医嘱控制好。低头伏案工作等超过半个小时要及时起身活动。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
来源:康复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