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钢板取出后还要扶拐!
栏目:健康科普
日期:2017.09.19
骨折愈合后,用来固定的钢板及髓内钉等将会被住院手术取出。取出内固定物以后,医生多会要求患者扶拐或避免负重一段时间,(多为一个月左右),对此,多数患者不理解,认为我的骨头已经长好了,取钢板之前已经行动自如,再扶拐是多此一举。
其实,医生要求扶拐或禁止患肢负重是有根据的。
第一,钢板取出后,骨头上会遗留许多螺丝钉孔。这些钉孔需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时间才能够愈合,但在钉孔愈合过程中,钉孔的位置就是骨干的相对“薄弱区”,在受到“剪切力”时,就会顺钉道形成骨折。打个比方:圆形钢管一般很难折断,但如果在钢管上形成了裂痕,折断就很容易了。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听到XXX取了钢板又骨折了的故事,大多是取出内固定物患肢过早负重造成的。
第二,骨折手术后,大约一年半到两年的时候取出钢板。也就是说,钢板在体内要存留一到两年时间。早期,钢板稳定骨折端,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到了后期,骨折愈合了,钢板的使命也就完成。如果钢板仍存留在骨干上,就会出现“应力遮挡”现象,“应力遮挡是个医学名词,也就是力量传导时,大部分力量会通过钢板传导而只有小部分力量通过骨干传导。从而导致骨干失去应力刺激,骨小梁减少、脆弱、骨质疏松,从而减少了骨干的强度。因此,在去除钢板后,过早的负重会导致“再骨折”的出现。
第三,内固定物取出后,扶拐的目的是减少患肢负重。让拐杖承受约2/3的力量,骨骼只是承受约1/3的力量。从而渐进性的促进骨骼强度的恢复,避免“再骨折”。
当然,扶拐还能起到警示他人,避免再次损伤的作用。总之,取出体内的内固定物以后,遵照医生的嘱托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和恢复是非常必要的。
(创伤外科 周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