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预防小知识

栏目:健康科普

日期:2014.10.10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典型表现。典型的麻疹病程具有“烧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点。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传播途径: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的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

高发人群: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预防与治疗: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故应当积极预防,及时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应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尤其是医院),少串门,家里保持空气流通,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